雖然是特教系畢業,但當初並未走入教職及相關領域,兜轉了兩年,最終還是回到這個領域。中華民國腦性麻協會設立的大同發展中心,我的菜鳥教保日常,開始!
沒有神力,卻是千手觀音
「臭臭的,誰便便了?」、「某某某,不要偷溜出去!」、「好啦~不要哭了,老師的教室要淹水了」… ….,教保員的一天,總會圍繞著屎尿、眼淚、尖叫以及歡笑聲,眼睛總要一次盯著好幾個人。邊指導孩子整理書包,邊看著是否有人要準備偷跑,孩子總是很聰明,知道哪裡有縫隙,哪時可以偷溜,做壞事時還不忘偷瞄你是不是有在看他,經歷這些總是又氣又好笑。
在中心感受到另一個最大的特色是「不限制孩子的體驗類別」,每天總會思考要讓孩子玩些什麼,在他們小小的世界裡,創造更多的衝擊跟刺激。所以每當在進行觸覺、味覺類的課程時,正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有的小孩玩的笑容燦爛,而有的小孩卻彷彿經歷世界末日,課程結束後,一大把的鼻涕跟眼淚淹沒整臉,擦眼淚跟安慰的同時,還要強忍住強烈的笑意,真的是內傷呀!
1+1>2,家庭參與
當今天不只有老師一個人努力,而又多加了家長這個角色一起努力,孩子的成長速度真的能更多。這讓我想到最近看到的一部影片,故事在講述一個富裕家庭有一位失聰的女兒,媽媽替女兒請了一位家教老師,希望女兒能趕緊學會讀唇語,理解指令,但後來老師發現教會女孩手語後,女孩能跟別人溝通,逐漸開朗。但最後媽媽並未讓女兒去特殊學校,而是送去普通學校,影片最後,女孩獨自一人站學校圍牆,對著趕來看他的家教老師比了一句我愛你,全部又像是回到剛開始那樣靜默、封閉。
若教師端跟家長端缺乏了溝通與共識,那會有多少令人心碎的結果呢?而所謂「家庭參與」,除在平日裡的教學,我們也會跟家長討論及溝通,相互教導、成長,中心大大小小的活動,也都會希望家長一同參與,陪同孩子一起長大。
瘋狂的外出行程
在中心,很常有社區適應或是外出的安排,不管是每個禮拜班上的小型外出,或是每個月的遠程外出,當然還有中心辦理的「超大型」外出活動,每學期大概會有一次,幾乎是全體動員,也是我初來乍到覺得最不可思議的活動。
爬山,這是我進中心第一件的「超大型」外出活動,你可能會以為只是步道、涼亭、平穩小山健健行?當我的同事露出謎樣笑容要我睡飽時,就知道事情絕對不會這麼單純。當天到達集合地點,才發現跟想像中的不一樣,是「獸徑」呀!是「獸徑」呀!是!獸!徑!呀!一路上有小小蜿蜒的路、比人還高的芒草林、崎嶇陡峭的階梯、溪水河流及一旁高聳的斜坡讓你不敢大意。可以行走的小孩會由大人牽著走,而不良於行的孩子則會由精壯的志工或家長一路背上山,一大群人浩浩蕩蕩,到達山頂的剎那,成就感爆表!
「天啊!這群人是瘋了嗎?太厲害了!」這是我剛體驗完「超大型」外出活動後的感想。但在中心待得越久,越是覺得有趣,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事,在這裡都做到了呀!這些活動除了是讓孩子能見識、體驗更多,也是擴充了特殊兒童家庭家長的極限跟想像,你覺得不可能嗎?不,在這裡凡事都有可能!
一份不易變老的工作
這裡的每一位同仁,都有著一顆無私的心去愛每個進來的孩子,「凡事都有可能」的這份瘋狂,渲染力極強,每天工作結束後我可能肌肉痠痛、我可能睡意濃厚,但是我的心並不累,而是滿滿的踏實感,可能就是這份瘋狂的渲染力吧!
我說,在這裡上班不會變老,因為每天都有意想不到的趣事在發生,因為你總會絞盡腦汁的想下次再來玩什麼,跟孩子一起工作,就是這麼令人愉快的事。
心動了嗎?快來大同發展中心投履歷呀!(糟糕,變成招募文章了)
(作者為自中華民國腦性麻痺協會教保員黃湘蓉,本文轉載自中華民國腦性麻痺協會第98期會訊,感謝協會慨允轉載。)
Tags: 242期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