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寶貝的美麗人生

那是一種冒險。

遠遠躲在一旁,確定謙謙已經上對了公車,當時擔任社工的美妤鬆了口氣,但任務才要開始呢!她趕緊戴妥安全帽,啟動機車引擎,隔著一段距離,亦步亦趨地一路跟蹤公車,又得小心別讓行跡曝光…

1989年,謙謙由弟弟從台北帶到仁愛啟智中心接受職業訓練時,已經41歲了,雖然他個性固執、容易生氣,年齡也不小,但能力不錯,說話條理分明,研判應該很有機會被引介到民間企業工作,為了協助他將來順利就業,首先就得教會他搭公車,解決交通問題。

但要教會智能障礙者搭公車,可不容易,事先得經過審慎籌畫,做全面性的沙盤推演,把所有想得到的意外排除──例如,他們的認知能力和應變能力有限,可能一出門,在走到公車站前就迷路了,可能找不到公車站牌、或等錯方向、看錯路線、上錯公車、下錯站……,再依實際情況需要,擬出可行方案。

一開始,先由教保員或社工教導辨識公車站牌、排隊等車、上車投幣或剪票、車程中殷殷提醒,不可睡著、如何防範扒手、避免受騙、熟悉街景、記住何處下車、到站前預先按鈴、轉換公車………等熟悉了,再由熟識的志工陪同,等到確定學會搭車後,就安排陌生的志工假裝乘客隨車暗中觀察協助,最後才敢讓他們自行搭公車……

謙謙就是陸續通過種種挑戰後,面臨最後的關鍵考驗。

雖是固定路線,卻還是擔心他迷路、轉錯車、下錯站,因此得私下「跟蹤」一段時間,直到確定他有獨自搭公車的能力後,才敢真正放手。

跟蹤過程真是艱苦。馬路上車多,得一邊注意安全,避免與他車相撞或被發現,以免功虧一簣。大太陽下,燠熱不堪,常常全身是汗,風起,又塵土飛揚,更糟的是,天雨路滑,視線不佳……這日,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驚起一聲響雷,緊接著,大雨就滂沱而下,讓人措手不及!

當天,美妤順利完成跟蹤任務,雖已及時穿了雨衣,但返抵仁愛啟智中心時,牛仔長裙仍濕了大半。此時,謙謙也到了,或許跟蹤任務被發現了?或許只是推測的?他望著美妤淌著水滴的裙擺,突然冒出一串話:「我一定要讓老板用我,我一定會好好工作,絕不辜負美妤老師的一片心意。」

而謙謙也絕非信口開河,或一時感動討好,既說了,他就會堅守承諾,盡力達成──他真的很爭氣!沒有讓大家失望,被媒介到聖誕燈泡工廠上班後,雖然工作累,夏天工廠很悶熱,卻從不叫苦,勤奮認真,很快就被正式錄用,並一直持續到數年後,因大環境變遷,台灣產業大量外移,工廠也遷往大陸,才重返仁愛啟智中心加入團體支持性就業工作隊。

 

首度上台領獎 家人感動落淚

某些人或許會認為,讓智能障礙朋友「吃好、睡好、安頓好」就是最佳的照顧,卻忽略了他們其實與常人一樣,也希望自己活得有尊嚴、有價值,追求工作的成就感──許多人中晚年後,最津津樂道的,不也正是那段奮鬥歲月嗎?

謙謙正是如此,即使初來仁愛啟智中心時,已經是個中年人,但他一直以能工作為榮。

而若翻開謙謙的生命史,將發現,來到仁愛啟智中心之前,他也曾有過不少工作經驗,但猶如他的弟弟曾感歎的:「他工作的事,簡直是一場災難!」

曾經,謙謙在豐原一家紡織廠工作,當時正在成功嶺受訓的弟弟就近去探望,見到寢室裡的被單、枕頭套髒到發黑,不知多久沒洗?也乏人聞問;而謙謙脾氣不好,看到不順眼的人與事都要管,與同事關係緊張,又容易受到周遭影響──當時遇到一波經濟不景氣,員工們私下議論紛紛,擔憂工廠營運失利,但大夥兒私下嚼舌,說說罷了,謙謙卻會當真,並受到蠱惑,竟直接到主管面前嗆聲:「我對工廠信心不足!」這還得了?主管冷冷地拿出一張自願辭職單,謙謙竟然也就簽名了!失業後,家人又陸續為他覓職,待過養雞場、鞭炮工廠……卻都敗興而回。

但相較之下,來到仁愛啟智中心之後的謙謙,無論在聖誕燈泡的工作階段、或之後參與仁愛啟智中心團體支持性就業時,工作的事,非但不是災難,還寫下人生中美麗的篇章。

事實上,謙謙雖然脾氣不佳,但只要給予尊重,事前好好溝通,他認同後,就會盡力配合。但因他外型看來與常人無異,認知能力也不錯,一般人常會忘記他是有些天生障礙與限制的,所以早年的職場經驗並不愉快。而非常幸運地,聖誕燈泡的老板本身就是大學社工系畢業的,有愛心,也有專業素養,較能包容、同理智能障礙者的困難,所以,謙謙在聖誕燈泡工廠待得很愉快。

也約莫是謙謙到仁愛啟智中心職訓後的一段時間裡,曾因職訓工作表現優異,獲得嘉獎。

這在謙謙的生命史,又是一次空前的輝煌記錄。事實上,他來自相當優越的家庭,父親是一流大學的會計主任,一個弟弟與兩個妹妹都是知名的大學教授,在學界頗孚名望,謙謙呢?自幼就樣樣跟不上,功課差,無法順利升學,徵召入伍時,才兩週就被遣送回家,工作也一直不順利……這樣的他,向來是黯然慘淡、被忽略的角色,竟也有發光的時刻?

那日,頒奬典禮就在清華大學禮堂舉行。

坐在台下觀禮的弟弟,既欣慰又感慨,這位自幼就讓父母傷透腦筋的兄長,竟也有上台領「工作表現優異」獎的一天?他自己從小到大,領過的大、小獎,多到數不清,卻從沒如此感動過,望著台上穿著正式、身影高瘦的兄長,他忍不住紅了眼眶。

 

第一位獨立居住的成功案例

行到中年,恰似來到人生轉彎處,謙謙與仁愛啟智中心結緣後,自此人生大不同--雖然,他還是有著先天上的限制,也並非突然變成菁英份子大放異彩,卻得以在被理解、接納的環境中,過著自己喜歡的生活。

即使,在台灣產業大量外移後,智能障礙者工作機會銳減,當聖誕燈泡遷廠大陸時,被遣散的謙謙已經50多歲了,很難有機會再到一般職場就業,於是加入仁愛啟智中心工作隊,雖然收入不多,但他依然努力盡責,以能養活自己為榮。

而除了工作之外,仁愛啟智中心不同組別每年都會舉辦各種休閒活動、旅遊,二十多年下來,謙謙玩遍了國內景點,也在教保員桂香的帶隊下,至日本、中國大陸的蘇杭、無錫、北京等地旅遊,還爬上萬里長城,傲視壯麗山河。

不過認知及工作能力較高的他,自尊強,脾氣大,說話率直,也自視較高,常會以上位者自居,干涉能力較弱的同儕,管東管西,看不順眼就會生氣罵人。

在工作場域如此,回到自己家中如此,與室友一起居住時也是如此。

這不僅讓他的家人十分無奈,也讓關心他的教保員一度傷透腦筋。

但也正是為了解決難題,仁愛啟智中心教保員不斷思考、嘗試多種方法,過程中逐漸修正、也累積了更多照顧中老齡服務對象的經驗。

在大家的協助支持下,謙謙得以一直在工作隊到適齡才宣佈「退休」,同時也成為首開國內獨立居住模式成功的先例──這對於社區居住模式中除了六人以下的社區家園外,還有另一種全新的個人居住模式。

當然,開展新境界的過程,並不容易。

如眾週知,一直以來,台灣對於智能障礙者居住方面的照顧,仍多以集中式管理的教養院為主流。而早年的仁愛啟智中心,因場地及經費限制,曾借用天主教修院場地作為宿舍。謙謙初來的前幾年,也曾住在宿舍。之後,仁愛啟智中心朝著「社區居住」的方向發展,成立第一棟團體家庭時,謙謙也隨之遷入。

但團體家庭成員行住坐臥、吃飯休息,都在同一棟屋子裡,彼此互動多,需要協調的事項也多,因此容易產生磨擦,而謙謙偏愛管東管西,有些室友情緒起伏較大,發出叫聲,他要管;用餐時,飯菜掉落、舀湯舀太久,他也生氣……火爆場面,時常上演。

教保員評估後,考慮讓謙謙搬出來。因團體家庭位於郊區,離公車站約有15分鐘路程,若夜間獨行,感覺並不安全,所以進出多仰賴中心交通車,對謙謙這樣能力較好的人,反而出入不便,若住在市區,閒暇時,他還能出去逛街、買東西。因此,當仁愛啟智中心發展半獨立居住模式,在仁風國宅租屋成立「仁風社區家庭」時,謙謙又成為仁風家庭的一員。

但問題還是一樣,謙謙處處干涉室友,教保員試過許多方法,還是無法讓大家和平相處。

該怎麼辦呢?謙謙的家人雖然住在新竹,也很關愛謙謙,但謙謙每逢週末才回家住一天,就常因小事大發雷霆,讓家人備感困擾。而且隨著父母日漸年邁,也更擔憂謙謙未來的安養,首先,居住就是頭號大問題。

多年來,如何提升對智能障礙者的照顧品質、並支持協助其家人解決難題,一直是仁愛啟智中心工作團隊努力用心的方向,問題在哪裡,就直搗問題核心,若有前例可效仿,就擇優而試,沒有先例,難道不能開創一種全新的可能?

於是仁愛啟智中心又做了破天荒的新決策──輔導謙謙獨立居住。

這又是一種冒險。

雖然謙謙身體健康、能力不錯,卻從來不曾單獨居住,能否適應一個人的生活?而他雖能自理個人衛生、飲食採買、環境維護等事,但生活細節多如牛毛,從食衣住行、到水電瓦斯門戶安全……樣樣都可能有突發狀況,他應付得來嗎?此外,又該租屋住在哪裡好呢?

所幸,仁愛啟智中心資深員工海萍姐家旁,就有一間房可供出租,謙謙住在那裡,她平時可幫忙照應,萬一發生任何突發狀況,也不致求助無門。

謙謙逐漸適應新環境,也愛上獨立居住的生活模式,早上散步到仁愛啟智中心工作,下午就搭中心交通車回到賃居處,晚餐通常是自己買便當吃。

但是,退休後的日子,該怎麼安排呢?仁愛啟智中心曾與謙謙的家人討論,引介種種管道,但是謙謙還是喜歡現在的生活,不願意改變,在與謙謙溝通,瞭解他的希望後,仁愛啟智中心就請他改以志工身份回來服務,雖然沒有薪水,工作獎金也很微薄,但謙謙樂意維持習慣了的生活現狀。

「我喜歡住在自己的家。」謙謙開心地過著銀髮生活,日子雖然平凡,重要的是,這是他喜歡的,也是他所選擇的。

(本文摘錄自《愛,在這一站:微笑天使的生命啟航書》一書第174~189頁,感謝「新竹市天主教仁愛社會福利基金會」慨允轉載。)

 

Tag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