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讓身障者找到自信、快樂及健康的地方

文/林嫵恬

「媽媽,你要趕快再付錢,我下個禮拜還要來這裡玩。」是什麼活動讓腦性麻痺兒童小弘(化名)欲罷不能?他參加了「台灣馬術治療中心」所舉辦的身心障礙者馬術冬令營「環遊世界05天」,每天除了做柔軟體操和騎馬以外,馬場還安排很多活動,讓參與者多了解世界上不同國家的習俗。也許對腦性麻痺兒童來說,環遊世界是很難實現的夢想,可是靠著想像力和一些道具,馬場的草原就變成蒙古或美國的大草原,甚至是北極!不過,這樣的活動就算要再付錢,也只有寒暑假才能舉辦,因為平常要照顧定期來馬場復健或治療的個案。

2004年5月,附設於「財團法人台灣省私立啟智技藝訓練中心」的「台灣馬術治療中心」第一次招生,共有11個小孩子參加了第一期的團體班。目前我們已經開了第六期的團體班,也有79個個案參加過馬術治療的課程。這還不包含來過馬場辦校外教學的特教班成員及啟智技藝訓練中心的學員。

其實在這之前,馬場已經以「希望馬場」的名稱存在了五年的時間。起先,只是提供給啟智中心學員一個就業及休閒的場所。後來,二位在馬場上班的學員接受密集訓練之後代表台灣參加了在愛爾蘭舉辦的「2003年特殊奧運會」並榮獲優秀的成績。接著,不同領域的專家如國手級的教練及物理治療師陸續投入之後,就開始積極的發展馬術治療。

在此,讓我們先了解什麼叫做馬術治療,也了解一些有關的名稱(定義乃參考北美身心障礙者馬術協會,NARHA的用法)。

  • 用馬匹協助的活動(Equine Assisted Activities,EAA)  這個名稱包含一個馬術治療中心所能提供的活動及治療項目,不過有時一個馬術治療中心並不一定能提供這所有的活動,因為每個馬術治療中心的人員及馬匹條件,通常有一定的功用或服務對象。
    1. 馬術治療(Hippotherapy,HPOT)  「馬術治療」是一種利用馬匹來做作物理、職能或語言治療策略。這種策略是整合治療課程的一部分,目標在於達成有機能的結果。在物理治療方面,「馬術治療」乃利用馬背在慢步中所產生三度空間的動作來傳達給(坐在馬背上的)患者以達到治療的效果。

      為什麼馬背會在慢步中呈現三度空間的運動呢?因為馬以慢步行走時,會輪流以三隻或二隻腳踩在地上,所以這中間有左右擺動的動作。當後腳抬起時有往上的動作,而當後腳踩下去時又有往前推的動作。因此,人在馬背上可以被動的練習正常步態的骨盆運動。

      這種復健方式適合以下的個案:腦性麻痺、多發性硬化症(MS)、腦傷、脊柱裂(Spina Bifida)、肢體變形、姿勢異常、軀幹病變及下肢關節硬化者。

      除了被動學習行走的模式以外,也可以訂定以下的目標:軀幹的直立及控制、調整肌肉張力、降低下肢的張力、增加軀幹的肌力、對稱的騎坐及骨盆運動,以及改善平衡及協調感覺統合訓練。此外,經由訓練改善肌肉與肌肉間及肌肉內在的協調、肌肉功能的使用、頭部的控制、活絡關節的功能性,甚至可訓練其專心度、注意力及自我價值觀。

      執行馬術治療時應該有一位受過訓練的物理治療師在場。

    2. 治療性騎乘(Therapeutic Riding)  這包含各種在馬背上的活動,像傳統的馬術活動或適應性的活動。於教導身心障礙者的馬術活動裡一個擁有NARHA或相關協會執照的教練,在教學員學習馬術技巧的同時,也會協助他們發展認知、情緒、社會及行為上的能力,而對達成後者的目標,馬匹已被證實是一種可以誘發學員學習強烈動機的動物。
    3. 互動性馬背體操(Interactive Vaulting)  比賽性馬背體操時,有一到三人會同時在跑步的馬匹背上執行各種體操的動作或姿勢。互動性馬背體操不強調高難度或很正確的體操動作,而是跟馬、教練及馬背體操班同學的互動,而馬匹所有的步伐都可以加以運用。互動性馬背體操也包含很多在馬下的互動遊戲。

      治療性騎乘或互動性馬背體操可以協助發展遲緩,有學習障礙或行為異常的個案。主要治療對象為自閉症、過動兒、發展遲緩、學習障礙和行為異常的個案。治療目標可以定為發展認知、情緒、社會及行為上的技巧以及減低恐懼感、建立信任感、建立自信心合和學習能力上的自我評估並學習接受別人、減低攻擊性行為、減低排斥行為、學習建立友誼及學習被接受的社會行為模式。

    4. 身心障礙者馬術運動(騎乘/駕駛馬車)(Riding/Driving as a Sport for Disabled)  馬術不只是唯一男女一起比賽的運動項目,它也是一個殘障者跟正常人可以一起比賽的項目,所以它是最適合做融合活動的運動。帕奧(身心障礙者奧運會)及特奧(智能障礙者奧運會)都有馬術項目。
    5. 運用馬匹行為的特徵執行心理治療的課程(Equine Facilitated Mental Health,EFMH)  這類課程可以按照個案的需要,包含各種跟馬有關的活動,像:刷馬、調教馬、騎馬及做馬背體操或駕馬車等。這種治療的課程必須由相關執照的治療師來執行,而治療師則須對馬匹有非常深入的了解或跟馬術教練密集合作才行。

在這麼多的項目中,台灣馬術治療中心能提供哪一些服務或課程?馬場又有什麼樣的馬和專業的人員呢?目前,馬場有八匹馬,身高從140cm~165cm,年齡從5~20歲都有,各個都有不同的步伐,有可以背負比較重個案的小型拖車馬,也有背部比較寬、韻律很好、適合馬背體操的溫血馬。在人員方面,馬場雇用一位物理治療師,也有一位具有北美身心障礙者馬術協會教練證照的教練以及其他工作人員及志工團。

這些條件允許我們提供馬術治療、治療性騎乘及互動性馬背體操。目前的個案中,以腦性麻痺患者、自閉兒及過動兒為多。課程有禮拜六的團體班及星期三和星期五的個別課。我們可以和學校安排資源班或特教班的校外教學活動及學校連結課程,另外,暑假有密集班(一個禮拜上三堂課)及寒暑假的馬術營。我們也很願意替社會各界安排教育性的團體活動。

過去的二年裡,我們舉辦過:

  • 2004年8月27日 馬術治療發表會
  • 2005年1月1日 第一屆希望盃馬術友誼賽
  • 2005年8月28日 馬術戲劇表演「國王嫁女兒」
  • 2005年9月17~18日 馬術治療特會,邀請國際身心障礙者馬術協會(FRDI)理事長Gundula Hauser女士講課。

2006年,我們計畫在4月15日舉辦「第二屆希望盃身心障礙者馬術比賽暨馬場馬術友誼賽」,到時我們也會安排互動性馬背體操的成果發表,歡迎大家共襄盛舉。

在台灣,一個馬術不是很盛行的地方,要做馬術治療當然有一些困難。首先,找適合的馬匹就不怎麼容易,因為台灣的馬匹數量有限,而且往往進口的標準跟馬術治療的標準不甚相同。比如說,比賽用的馬匹通常很高大,而比賽退休以後用那些馬來做馬術治療,需要協助馬背上平衡不好的個案就不太適合。我們很幸運擁有八匹馬(其中三匹是專門從德國進口的),可以按照個案不同的需求找出最適合他的馬匹。

第二個問題是志工的來源。我們也很幸運的有附近中原大學特教系及林口體育學院適應體育系的學生願意投入志工的行列,更感謝華新瀚宇慈善基金會舉辦志工招募活動,使我們志工來源更多元、更穩定。雖然有受過訓練的志工參與,不過馬術治療的成本還是很高。為了不讓有身心障礙者的家庭負擔太重,我們雖然把收費盡量壓低(還不到成本的一半),可是很多需要的人還是付不起。因此,我們期盼有心人士或企業,可以建立基金來接受個案的補助申請,更期盼健保局可以把馬術治療納入有給付的項目中。

台灣馬術治療中心
地址:桃園縣中壢市忠福里育英路77號
電話:(03)461-7912,林嫵恬總監 0936-098115,張兆遠教練 0937-181576
傳真:(03)451-3792
e-mail:uta@vtcmr.org
郵政劃撥帳號:00035655,戶名「財團法人台灣省私立啟智技藝訓練中心」

(作者為德國人,現任「台灣馬術治療中心」總監。本文由該中心提供,感謝他們慨允轉載。)

 

Tag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