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信宏
語言是人跟人溝通的基本工具,一般的民眾雖有文肓,不認識字,但仍有語言可以和別人溝通,也可以學習技藝,生活上較沒有問題,但是若是文肓又加上聽障,沒學過手語,那就成為沒有語言的人,不但無法和人溝通,更無法學習任何的技藝,他們甚至連123的意思也不懂,你能想像他們要如何生活嗎?
由於台中啟聰學校於民國四十五年十二月成立,在此之前的聽障孩子,許多都未受教育,這些人現在已五六十歲了,但他們不認識字,也不會手語,四年前他們連123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而聽障老人的啟蒙甚至比聽障兒童啟蒙困難,因為他們已超過語言學習的黃金期(含手語這個語言的學習),五六十歲,聽不見也不認識字,比起聽障兒童特教一個老師只能教幾個學生,教導聽障老人,所需人力更遠大於兒童特教, 山城地區的聽障當中,依據本會92年度每個聽障家庭逐一的訪查的調查,共回收了452份問卷調查,顯示:
- 10歲以前失聰者有178人,佔39%
- 沒有上過學者122人,佔27%,國小畢業者有205人,佔45%,兩者合計72%
- 不識字加會寫幾個字者共221人,佔49%
- 4. 無工作能力者236人,佔52%
依此推估台中縣超過6000名聽障裡面,像這樣需要啟蒙的老人應有超過2000名,這群人是弱勢中的弱勢,他們是自小失聰的中高齡老人。民國30至40年代,特殊教育資源缺乏、醫療技術也沒現在這麼進步,家庭中如有小孩發燒,或中耳炎,延遲治療,就會造成失聰的狀況,因著早年失聰,又缺乏教育,多半這年代失聰的人伴隨的症狀是失語、失學,可以想見,聽語障加上文盲的處境,對這些老人家而言,真的生活處處是障礙,除了溝通困難、吸收資訊困難、謀生也困難,為彌補失學聽障成人早年所受教育的不足,提升其社會適應能力,本會自六年前開辦失學聽障成人啟蒙計畫。
六年前本會在沒有任何經費補助下即已開始聽障老人啟蒙教育,當時每週一次啟蒙課程,五年在每天的課程裡,除了國文教學,手語教學,算數教學,我們也安排了生活禮儀教學前發現教學時數太少,成效有限,改為每週四個“半天”上課,,因為他們從小失聰,又沒受教育,家人無法教導,完全不懂生活禮儀,也無法與人應對,完全沒有生活常規,他們被鄰居誤解為弱智,沒有禮貌,被排斥在社區的社交活動之外,目前本會執行本計畫時,須按學生程度分三班,並對每個學員定下個別服務教學計畫來教導他們。每年也都會有新的學員加入,從數字配對教起。
本會目前週二、三、四早上8:30-11:30為失學聽障成人啟蒙教育上課時間,至於課程內容,乃是根據失學聽障朋友的主要需求來設計:
- 語言溝通的需求:本會剛接觸這群失學聽障成人時,發現他們因為文盲,又不會手語,連1-10都不會數,故與外界無法溝通,連去便利商便買東西都有困難,本會經過四年的輔導,C班的學員也能做二位的加減法,也會用簡單的手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但新加入的A班學員,則仍在做個位數的認識和簡單的手語溝通。
- 生活禮儀學習的需求:失學聽障成人,因從小失聰,又沒受教育,家人無法教導,完全不懂生活禮儀,也無法與人應對,完全沒有生活常規,他們被鄰居誤解為弱智,沒有禮貌,被排斥在社區的社交活動之外。入學較久的學員,也學會不少生活禮儀的應對。
- 生活技能學習的需求:失學聽障成人因無法溝通,故從小無法學習,對照問卷調查統計資料,不識字及及會寫幾個字者共49%,而無工作能力者佔52%可以看出,本會實際輔導四年的觀察,初期他們在家庭生活上的技巧,如穿針引線、摺紙等,都顯得相當笨拙,但經過教導與訓練,都有很大的進步,可見他們的智力沒有問題,但因沒有人教導與訓練,以致許多生活技能,如煮菜,縫衣等,他們都不會,但他們是可以經過教導與訓練學會的,目前已有學員已能在烘焙坊裡學習。
參加課程的學員大都集中在山城地區,每天早上由協會同工開車接送,分兩條路線,近來油價不斷攀升,使得協會負擔日益沉重,而這項服務,協會也沒有向學員收費,人事開銷加上車輛的維修及油費,逐漸成為協會的重擔,二年前開始發展庇護商店,成立了『蒙恩聽障烘焙坊』,部份學員在課餘也參與烘焙的培訓,現在他們除了在烘焙坊可以學得一技之長,為自己賺得生活費,協會也盼望烘焙坊將來可以有盈餘來支持啟蒙教育繼續辦理,並且能將這個服務推廣到全省其他縣市。
歡迎失學聽障成人報名加入學習的行列。上課地點:台中縣東勢鎮東蘭路26-2號 電話:04-25770411
(作者為「台中縣聽障生活無障礙發展協會」理事長。本文由該會提供,感謝慨允轉載。)
Tags: 92期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