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專題: 2015年國際身心障礙者日- 融合的必要:人人適用的無障礙與賦權生活
文/Debra
透過遊戲去探索自己身體能耐、摸索世界是兒童時期人格重要的發展階段,許多孩子從童年中的遊戲活動與他人建立信任、合作關係,然而在台灣的障礙兒童,不但在社會活動中經常被遺忘,甚至在教育系統的學校裏,遊戲權也處於被忽視的處境。
長期參與障權運動的周淑菁,育有二位女兒,其中一位罹患肌肉萎縮症,她表示有障礙的孩子跟一般的孩子一樣,對世界充滿好奇、也想嘗試新事物,也會想在學校跟同學、在公園跟鄰居的孩子一起玩。
小女兒陳玟聿雖然在1歲時確診為肌肉萎縮症,但她從未限制孩子對世界的想像。她表示,玟聿小時候對自己的生命狀況其實不是很清楚,她能做什麼或沒有辦法做什麼也無從了解,所以玟聿跟一般孩子一樣,任何事情都會想要試試看。
當時她們每天會去散步、去公園玩,她也會抱玟聿溜滑梯、盪秋千,所以玟聿並沒有感受到身體的異狀,她希望孩子什麼都去嘗試,即便是因為身體因素不能做的活動,她也會鼓勵孩子試試看。但她坦言,台灣公園的遊樂設施,沒有安全設備,父母就只能用雙手抱著孩子玩,要顧及孩子的安全又要操作遊戲器材,其實玩起來很緊張。幾年下來,她也意識到,當一個陪伴者或照顧者,心理要夠強壯,因為社會處處充滿障礙,看到孩子經常被排拒在社會活動外會很心酸,但當母親的要很快的處理這樣的情緒,要堅強面對,不能讓孩子覺得又是一個困境。她強調陪伴者的心態對孩子影響很大,如果你對很多事情怯步,孩子就會對很多事情害怕。
難以讓障礙兒童快樂的兒童樂園
玟聿小學三年級時,校外教學是到兒童樂園玩,當時還沒改建,也因為地形的關係許多地方手推輪椅很難通行。同學們因為各項遊戲器材玩得不亦樂乎、驚叫連連笑聲不斷,淑菁也試著想辦法抱孩子一起玩碰碰車、咖啡杯,雖然勉強可以讓玟聿體驗一般孩子的歡樂,但她當下就在想有沒有什麼方式可以讓孩子自己玩,因為有一些遊戲器材只有一個位置,她無法陪伴孩子一起坐,孩子就喪失玩那項器材的機會。雖然當時對共融遊樂場還沒有任何想像,但她在校外教學結束後還是寫了一封信給園方,分享障礙兒遇到的困境,並且提到園區內的無障礙廁所是針對成人設計,一般的障礙兒無法使用。
她表示,到遊樂園玩的校外教學雖然符合孩子們的期待,但對障礙兒來說,能玩的項目卻不多,如果當時她沒有陪孩子去校外教學的話,孩子整天從頭到尾就只能看別人玩。她舉例,有一次孩子校外教學到六福村,當時她試著讓玟聿有獨立生活的片段,因為她們生活一直綁在一起,她希望有一些調整,所以她試著讓孩子跟助理阿姨一起去校外教學,但是那次玟聿就什麼都沒玩,因為助理阿姨還是以安全為優先,玟聿就只能在旁邊看同學玩得很開心。提起六福村那次的經驗,玟聿說她就只是在遊樂園裡享受別人的尖叫聲,而自己像老人家一樣只能在遊樂園散步。
新樂園無障礙遊戲器材一樣不及格
台北兒童新樂園在2014年年底重新開幕,當時淑菁與玟聿也受邀前往參觀,她表示園區整體的外在環境做得不錯,如果當做是去公園裏散步、野餐的話很棒,但如果是一個遊樂園,那就是只有50分的遊樂園。在舊樂園時代因為地形關係,手推輪椅很難推,當時三年級校外教學結束後她也寫了一封建議信給園方,包括孩子玩遊樂器材、無障礙廁所改善、動線規劃等等,園方也回覆她三年後會有一個新樂園,舊園區因先天因素無法克服的部分他們都會改善,也會把淑菁的建議提供給規劃無障礙樂園設施的團隊參考,園方請她和女兒期待三年後的新樂園。
她進一步說明台灣的無障礙廁所是針對大人設計,因此帶玟聿上廁所很艱辛,一些無法行走的孩子沒有辦法站立,所以也沒有辦法站著上廁所,要有一個地方可以躺下來穿換衣褲等,因此當時提出需要照護床的設備,可是新樂園的廁所並沒有照護床,讓我很疑惑那麼熱情、叫我要期待的回應,但結果是新樂園連一個可用的廁所都沒有?
當天園方主任也很熱情招呼淑菁跟玟聿,介紹2種玟聿可以玩的遊樂設施,一個是摩天輪一個是小火車之類的,主任很自豪這2個遊樂器材輪椅可以直接進去玩。一般人玩摩天輪主要是轉到高空後看風景,可是玟聿進去摩天輪的包廂後,卻因為隔板太高看不到外面風景,玩摩天輪變成坐在一個箱子裏繞一圈就出來,小火車也是類似情形,孩子進去後一樣看不到外面風景,感覺就像是在坐捷運一樣並沒有玩樂效果,最後玟聿還是只能逛街、吃吃美食街,改建後的兒童新樂園,障礙兒童依然只能看別人玩。
淑菁表示現在大家都有機會到國外去玩 ,例如香港迪士尼、東京迪士尼等,才發覺原來遊樂園也可以有無障礙的共融設施,她不解為什麼台灣在設計、規劃時,引進了一般的遊樂器材卻不引進共融的遊戲器材?這些器材並不需要台灣研發,國外就有現成的,若一開始不引進,後來才要改,又有安全考量又要花錢,不是更浪費成本嗎?
經過她的建議,兒童新樂園園方也認真思考進一步改善的可能性,例如旋轉木馬區,可以拆掉一些固定不會動的位置,改成輪椅直接停進去,她強調這樣的空間或位置一般人或障礙者都可以使用,不會因為沒有障礙者就浪費了一個位置的問題。
團體活動安排對障礙兒童視而不見
除了遊樂設施、校外教學排除了障礙孩子的需求,一般的露營或團康活動,一樣沒有讓障礙孩子一起參與團體活動的觀念。她舉例玟聿六年級的畢業旅行,學校雖然有事先去景點堪察,車子也租用無障礙的遊覽車、房間也是無障礙房,可是所有畢業生都很期待的重頭戲–營火晚會,孩子一樣是晚會裏的局外人。
她說玟聿跟同學一樣期待營火晚會,即便很累但還是想參加,可是活動進行時,帶領的隊輔又唱又跳,卻沒有安排、設計坐輪椅的玟聿可以怎麼跟別人互動、怎麼融入活動中。玟聿位於活動中位置明顯處,大家也都看得到她,但在一群又唱又跳的孩子中,她就像很局外人一樣完全不知如何自處。
淑菁當時覺得,孩子在這個學校待了六年,大家其實也都知道孩子大概需要什麼,她不想去干涉活動安排,所以就站在外圍看這件事情發生,事後她把活動照片給學校老師、旅行社經理看,她表示一開始就跟校方、旅行社提醒畢業旅行中有坐輪椅的孩子,除了景點的安排,帶活動的設計上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畢業旅行對孩子來講是很重要的活動,錯過了就沒有機會重來,她希望學校或旅行社下一次舉辦活動時,不要再忽略有障礙的孩子,因為不管是什麼障別的孩子,你都要讓他有機會參與。
充滿童年快樂回憶的公園、遊樂園,因為相關單位的疏失,剝奪了障礙兒應有的歡樂笑顏,從來沒有人知道孩子最愛的遊樂場,對障礙孩子而言卻是遙不可及、倍受打擊的地方,不過,經過相關人士的努力,對於無障礙共融遊樂園的規劃似乎出現了一絲曙光。
讓障礙兒童童年不再遺憾的融合式遊樂園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於今年8月12日召開第一次「臺北市融合式遊樂園」設置諮詢會議,會中除了特教相關專業人員與會外,也邀請了障礙服務團體、障礙兒家長與會分享孩子的需求以及期待,當天社會局許立民局長也承諾會盡快完成融合式遊樂園的設置,並且選定花博園區及青年公園做為示範公園。
在照顧、陪伴孩子成長的路上,周淑菁永遠是那位需披荊載棘與體制內人員溝通的家長,一路走來,一次又一次的陳情、說明,獲得的結果常常是讓人沮喪,但她強調,共融式遊樂園的設置是一個大家(障礙者、非障礙者)都可以玩的樂園,障礙兒童的遊戲權不應該因為大人的疏忽而被剝奪,她感謝許多人長久以來共同努力,讓台北有機會設立全台灣第一個共融性的遊樂園,她期待未來各障別的孩子,在童年的成長路上,不再有遺憾。
本文整理自漢聲廣播電台「45度角的天空」節目內容,歡迎下載聲音檔了解更完整的訪談,也邀請大家針對無障礙遊樂園、共融性公園的經驗或建議,可以至臉書社團「隨意自在,所行無礙」參與討論。
周淑菁訪談相關影片連結
讓障礙生參與校園團體活動實例分享:新北市光榮國中912班在大隊接力中,讓班上身體行動不便的同學「治愷」跑最後一棒。影片來源:Hank Bear
Tags: 2015年國際身心障礙者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