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讀過動症孩子

從志工培訓開始到現在,我們接受的一連串的課程訓練,從老師們的身上得到專業的知識與技能,這中間也經過實習、參與「高雄市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協會」所辦的演講,讓我更清楚的知道過動症孩子他們的特性。整個志工培訓的最後一個階段是課後輔導服務,在協會細心的安排之下,給予志工難得的機會從事課後輔導服務,實際的接觸能讓理論與實務相互應證。

課後輔導服務的經驗是頭一遭。猶記第一次課後輔導服務的時候,我的心情很緊張,擔心無法應付過動的孩子,也不是很清楚孩子的特性如何,所以我靜待觀察,看看孩子的習慣、孩子的反應。然而,孩子的態度並不會讓我緊張,與一般的孩子一樣天真、單純,主動找人講話,拿出自己喜愛的玩具出來分享。我想,這樣的行為是孩子對我的喜愛吧!我以交朋友的態度和孩子相處,稱兄道弟的,不讓他感到恐懼與壓力,孩子也喜歡這樣的關係。

經由觀察,知道孩子喜歡的事物、喜歡聊的話題、遊戲,利用這些東西,做為良好行為發生的增強物。記得還未給他增強物的時候,我想,他認為我並沒有增強物,所以時常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不聽從指令,後來,第一次給他增強物後,他明瞭有良好的行為,便會得到獎賞或是遊戲,漸漸的,專注力較先前持久,也不易衝動。就這樣一次一次地很順利直到現在,與孩子相處得很融洽,關係像朋友,與家長也時常溝通、討論。

課後輔導服務給我最大的收穫是實際的經驗,不管讀再多有關於過動症孩子的書,都比不上和他們實地相處。當然,不可抹滅的,書是基本的理論基礎,但是必須配合實際的運用才能驗證書上所敘述的,加上孩子的個別差異大,並不是所有的方式都是適合孩子的。書是死的,人是活的,應該相互靈活的運用。孩子的個別差異大,觀察孩子的特性是最重要的課題,了解特性才能對症下藥,解決問題行為發生的根源。家長的教育方式,並非是一味地指責語辱罵,聆聽孩子說話,了解他們的想法,共同討論解決方案,方能解決問題,同時也促進了親子之間良好的互動關係。

(作者為「高雄市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協會」志工。本文由該會提供,感謝該會慨允轉載。)

 

Tag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