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手無礙 親近自然

文/游鯉綺

生活有礙 處處不便
我們常常在做一個夢,希望有一天報紙或網路上各式各樣賞蝶、露營、電影欣賞、藝文講座等等的活動公布,很自然的意味著「歡迎身心障礙者」的訊息。

不要懷疑,現在身障者看到一般資訊很自然的反應就是「我能參加嗎?」大家可能不知道,身障者若想看電影也不是每部想看的就能看得到,還要看是在哪一家戲院上映,有的戲院即使有無障礙通道也不見得有適合觀賞的位置(輪椅常常被放在大大的螢幕正前方),參加一些藝文講座也很容易引起騷動變成焦點,因為很多場地是階梯式的,而且從場外進去就有階梯。

生態+環保+社福+行無礙=牽手無礙

95年牽手無礙始於一場反高山纜車的環境保護運動。一群愛好山林的朋友挺身而出反對高山纜車興建,意外聽到一種說詞:「高山纜車是為了方便身障者」,彷彿環保對上社福沒有得談,但實際上,多數身障者普遍主要的休閒活動是看電視,與身障團體對話之後更驚訝的發現到許多身障者連出門都有困難,如何登上高山纜車?一連串對話讓銘謙與朝富這兩個不同領域的人迸出了牽手無礙的火花。銘謙代表著自然保育的聲音,開始思考有沒有可能讓身心障礙者也可以享受大自然,朝富代表著身障者的立場,也盤算著如何讓無障礙生活的觀念影響身障圈之外更多不同的對象,經過眾人幾番聚集討論,「牽手無礙」誕生了!

「牽手」的意思是透過不同公益團體彼此協力,讓身障者可以減少障礙、親近自然環境。還記得第一場活動是台大校園之旅,陪同的志工少說有十幾二十人,但只有一位身障者參加,慢慢的十個、二十個,到現在場場爆滿,還有網友抗議怎麼兩天前才看到的公告就額滿了,肯定我們有黑箱作業。我們真的沒有!因為資訊一旦上網,想參加活動的朋友都會呼朋引伴,一群八個五個一起來報名,而為了維持活動品質,我們要做場地探勘、行程規劃、安排無障礙的交通工具、訓練陪伴志工、聘請導覽人員等等,所以人數不能多。以最近一次墾丁的活動來說,消息公布的第二天就已經達到額滿的狀態,因為無障礙的遊覽車能夠乘坐輪椅的數量十分有限,也因此我們鼓勵參加過活動的朋友,開始走「自助」路線,並且透過旅行來體檢台灣的無障礙生活空間,同時讓更多人看見多元的需求。

行無礙 心無礙

有一位爸爸常帶著孩子來參加活動,98年牽手首場活動中這位爸爸跟我們分享他自己的轉變,他說:「以前我都要開車自己帶著小竹出去,車上還要有一個人幫忙扶著,參加牽手無礙活動之後學習到一個觀念,就是要去使用大眾交通工具讓更多人看見我們的存在與需要。結果可以走的地方更多了,時間也更彈性了,至少在台北搭乘低底盤公車或者捷運爸爸一個人就能搞定!」

這些年下來我們認識更多朋友,生態的朋友、環保的朋友、身障的朋友,各自身懷絕技,不論志工或參加者都有類似的歷程,從害羞擔心的參加活動、悄悄在部落格留言致謝、到開始關注甚至投入對生活環境改善的行動。牽手無礙已經不止是一個單純無障礙旅遊活動,而是一個真正落實民主教育的平台,我們要將多元、弱勢平等參與的理念推廣出去,同時也從弱勢關懷出發呼籲萬物和平共存的生命價值,而協力的伙伴付出更多便收穫更多!藉此也歡迎更多想玩、愛玩的朋友一起參與牽手無礙,不止是行無礙更讓心無障礙!

(作者為台北市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專案經理,本文及照片由「台北市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提供,感謝該會慨允轉載。美國American Trails Magazine Fall 2009雜誌亦報導台灣台北市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推廣身障朋友親近自然的文章,詳見P28-P29。更多牽手無礙 親近自然活動文章,詳見活動官網。)

 

Tag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