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健五年有感

文/陳保成

50年次的我,25年前經醫師判定罹患「小腦萎縮症」。幼兒時期,我學走路就比一般小孩慢個一年左右;小學、國中考試時明明都會寫,但都寫不完,因此成績不太理想。回想20幾年來,都不知道小腦萎縮症的嚴重性及影響程度,比如說:說話、動作的協調性。直到5年前才警覺到,但已經錯過復健的黃金時期。經過慢慢的摸索後發現,時間對我來說非常重要。一般人每天有24小時,但是我可能要多個2、3小時才夠用。

幸虧父親生前積極鼓勵我走出家庭,擴大視野,讓我體會到交通工具的重要性。他想幫我購置三輪摩托車,但又擔心我操作的靈活度與安全問題。經過一番考量,父親也想通了,兒孫自有兒孫福,於是他點頭答應。購入摩托車後,他每天當我的乘客,陪我練習達一個月之久。小腦萎縮症是個漸進式的疾病,3年前我還可以自行跨上摩托車,如今已經需要別人從旁協助。很感謝父親7年前幫我和同為病友的妹妹申請到印尼看護,來協助我們的日常事務,例如:做飯、洗衣服、整理家務等,讓自己的生活方便許多,也保有更多的自由時間。父親過世後,我開始考慮往後自己的生活以及體能問題。

從朋友提供的許多訊息領悟到,不斷的鍛鍊體能對我們是非常重要的。以前曾參加過「高雄市殘障協會」的游泳課程,深感它是一個很好的體能運動,對於任何障別的身障朋友都有或多或少的復健功能,對精神也有所助益。可惜我目前的身體平衡功能較差,已經無法再享受游泳的樂趣。

於是我改變訓練自己的方式,騎著機車載著外勞,一星期到復健診所報到三次。進行復健需要等候,當然不能白白浪費等待的時間,通常我先去走走跑步機,順便熱身一下。接下來,專業的老師幫我活動手部及腳部關節,讓平常沒動到的地方都舒展一下,拉筋、抬腳、抬屁股、練習站立等等,也都是必做的課程。這時更重要的是,把老師教的每個動作通通學起來,回家時就請外勞幫忙復健。如今在家復健可是照三餐進行的,也很感謝外勞對我的照顧與付出。

除此之外,一星期也到中醫診所針灸兩次,主要針對頭部和腳部刺激腦神經及末梢神經。當然,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每當哪裡酸痛就請醫生順便針一下,那是多麼舒服的一件事!

固定的復健與針灸,成為我精神和體能方面的一個寄託。五年來的復健模式,讓我感覺到自己的體能、精神和肢體動作,都能維持在不錯的狀況,沒有快速惡化。記得先前外勞返鄉的空窗期被迫到療養院住了21天,完全沒有運動的日子讓身體就如坐雲霄飛車般快速退化,也讓我深深感受到復健的重要。

現在平時在家除了固定的復健運動外,看書也是我的一大休閒樂趣,從書中發現新知、健康醫療訊息等等,雖無小腦萎縮的直接相關性,但也要懂得保健身體每一個地方,讓自己活得更加健康!

所謂「活動!要活就要動」,復健就像是幾百元存款的利息,雖然微薄,卻是有增無減,繼續累積。最後,藉由自己的心路歷程,希望每一位病友都能活好每一個日子。

(作者為小腦萎縮症病友。本文由「中華小腦萎縮症病友協會」提供,感謝該會慨允轉載。)

 

Tag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