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與盡頭

Photo by Luis Tosta on Unsplash

文/南投縣智障者家長協會社工員莊媛淋

談論「生、死」,一直都是中國文化中被避免的議題,甚至可說是禁忌!然而, 每個生命從出生至死亡,都是必經的路程,有些人說順其自然就好;有些人說還這麼久的事情,也許,我們會認為,他們對「生命」這件事,看得相當的豁達,可是,這樣真的是好事嗎?他們對生命盡頭這件事,都準備好了嗎?

喜憨兒基金會蘇執行董事,在一次的分享中,提到自己每週未都至機構接送女兒回家,這天,也是女兒最期待的日子!有次,因為工作出國,無法如期的接女兒返家, 這時,她便開始有了分離的負面情緒反應,即使,她能做的事,也不去做,甚至,拒絕起床與離開房間;因為,在她的記憶中,爸爸已經與她約定好每週五會接她回家, 但為什麼今天爸爸沒有來?她擔心是不是爸爸不要她了?所以才不來接她?雖然,這並非歷經死亡,可是,突如的分離卻是造成憨兒心中極大的不安;有的時候,家屬認為憨兒對「生、離、死、別」的意思懂得不多,因此,不曾去討論,也未重視。

每當詢問家長們:「如果您無法再照顧了,憨兒怎麼辦?」他們會說有手足可以照顧啊! 或是,可以讓他接受機構照顧;也有些家長說:「希望憨兒比自己早走。這樣我就不用擔心他的未來了!」,憨兒的早離世是家長心中的期待,但,實際上憨兒的平均餘命不斷提升,家長逐漸的衰老,不論是誰接手照顧,或是否比自己早離開,這是對於憨兒未來的生活安排,可是,他們沒有談論到我們已經告訴憨兒「死亡」這件事情; 因為,不僅是覺得憨兒不瞭解,更也包含了家長們自己也還沒有準備好,還沒準備好自己面臨生命盡頭,還沒準備好自己無法再照顧憨兒;所以,面對生命就是走一步算一步的想法。

孩子大了、父母老了,生命的優先順序並非是照著自己的劇本走,當,憨兒面臨自己的生命即將終了時,該如何協助他認知到死亡這件事?是不提?或是以「善意」的謊言,告訴憨兒一切都會好轉?這都並非是一件好的處理方式,透過日常生活細節的觀察,例如:植物生長、動物成長、學習陪伴與照顧,讓憨兒認知生命週期的變化, 即使,自己生病了,能夠知道自己的生命可能即將怠盡,他們有權利知道自己的狀況、有權利為自己的生命做決定,當然,他們也有權利用自己的情緒與想法來看待現在或未來面臨的問題。

同時,在這個生活教育的過程中,也需要協助憨兒瞭解與認知到, 父母老了,有一天無法再照顧自己的時候,他自己可以做的,他該如何調適自己的心情?而,生活上又會出哪些變化?他可以找誰協助?

家長們,當您們的年紀漸增,有一天您也不得不離去,您又如何看待您這即將消逝的人生?您又是否為憨兒們做好失去親人的準備?「善終」是大家面對生命盡頭最希望的一件事;每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我們也該學習尊重生命與認識生命, 更需要為自己的生命做好準備!

(本文轉載自南投縣智障者家長協會56期會訊,感謝南投縣智障者家長協會慨允轉載。)

 

Tag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