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障礙者性需求教育家長工作坊後記

 

文/社團法人台北市自閉症家長協會社工蔡子琦

 

在心智障礙者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通常優先考量現實生活,著重於居家、社會生活技能及就業需求,往往缺乏對「性」議題的關注與討論。性本自然,然而心智障礙者常因障礙影響,較難與人建立親密關係,慾望也不易找到出口;也因為障礙限制,使心智障礙者的家長們面對這樣的議題有更多的無奈與擔憂。成長階段必然要面對性需求議題,孩子對性充滿好奇,而一直以來,性教育對家長來說仍有些隱諱、不知道如何看待或怎麼處理較為適切?因此本會於今年3月舉辦「談情說性─心智障礙者性需求教育家長工作坊」,期待透過工作坊的辦理引導多元的性需求教育觀念與因應方式。

推行家庭性教育,有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性觀念與態度,讓孩子學習懂得保護自己及尊重別人。此次工作坊透過自我照顧、自我保護、尊重他人、人際交往、婚姻與家庭、安全的性,六大主軸來建立適切、正向的性需求觀念。

教室裏,學員與老師都各自戴著口罩,站著相關討論

 

工作坊中家長有各式的擔憂、迷思,例如:「教孩子性教育會使孩子性成癮?」、「教孩子認識性器官擔心孩子之後會一直觸摸」、「我的孩子常常會觸摸下體,是不是性需求高漲?」對於上述的疑慮與擔憂其實在心智障礙者家庭是很常見的,也不難想像,因為「性」這個議題以傳統觀念來看,是隱諱且不易討論,而當大環境以這樣的角度面對性議題時,也會因為未知而衍生許多誤解,誠如上述所提到的問題,講師在工作坊中循序漸進的瞭解家長的擔憂、引導家長檢視自己的性觀念、了解性是自然的,進而認識需求的區辨,是性需求?還是生理感官刺激?是情緒抒發還是人際需求?從區辨中再引導家長每個情境都是機會教育,以最坦然開放的態度與孩子討論性別話題,練習再練習。

另外,騷擾議題也牽涉到孩子不易區辨的面部情緒,故平時也要隨時和孩子練習看懂表情,例如「媽媽現在是開心還是不開心?」。戀愛的議題是許多父母所害怕的,然而老師提出化慾力為動力的觀點,透過正向觀點注入,讓家長對此有不同的角度、想法的思考。

講師強調「情境的實際演練」最能夠幫助孩子累積情境因應的經驗值,藉由工作坊也讓家長重視日常就是學習時機的觀念。在日常生活裡隨時演練、隨時教導,例如人我距離、身體隱私甚至是各種突發狀況的情境皆可;而這樣的練習不能只是口頭陳述,還需要搭配實際動作示範為佳;而這樣的演練不能只有一次,應該是每天都安排一點時間或者遇到情境時就藉機引導,畢竟心智障礙者的類化能力是需要反覆且大量的練習才能建構。另外,家長常常擔心孩子的性別交友問題,講師鼓勵家長作為孩子的同盟或軍師,先了解事件的全貌再給予建議,少些批判,多些聆聽與同理,以陪伴的角色參與孩子的生活經驗,較能讓孩子願意與家長分享。

針對性需求的處理方面,講師教導家長認識安全的性,也包含了自慰的方法與清潔,工作坊也透過相關教學影片的實務練習如正確使用保險套、衛生棉教學,增加家長相關知能。為期3天共6場次的工作坊,報名家長踴躍且出席率高,互動及參與也相當熱絡,也獲得與會家長對於此主題辦理的正向回饋與肯定。

智障礙者具有性需求,也有建立親密關係的想望,他們的情慾是基本人權、是需要關照的,也是我們不能閃躲的議題。

 

Tag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