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陳銀雪、張鈞堯,執筆/周慧珠
銀雪這幾年病穩定下來,不再惡化了,也變得開朗、到處旅行、演講鼓勵別人,接受身體被禁錮的事實,她又發揮她熱忱愛人的本性,覺得自己雖然身體不能行動,仍然可以為病友做很多事。
「讓愛走動的力量~漸凍人使用輔具的分享」正是他積極進行的理念,在「眼控電腦」發表會上,她以自己的經驗和觀點分享,希望大家都能進一步了解漸凍人的困難與需求,盡可能的協助。
很高興此次大會我能順利成行,對一個不能說、不能動,任何身體移動都得仰賴其他人幫助的漸凍人,去實現這項行動,真是要感謝許多人,他們將我從漸凍化為見動。如果沒有這些熱情的親朋好友和善心人士,縱使我滿心同意大會上斗大的幻燈字「走出見動」,但我仍舊是一動也不動。
先生知道我生性愛湊熱鬧,只要有任何活動,他都希望我能插一腳。從家族旅遊、牙醫診所的尾牙聚會……也不忘帶我同去。這次接獲漸凍人協會年會信件,雖然大會期間,他人恰巧不在台灣,無法陪我前往。但他臨走前仔細安排家人陪我赴會的各項事宜。當天由弟媳陪伴,她包了九人座旅行車來載我,並且一再叮嚀司機要準時送我到會場。漸凍人聚會堪稱家裡大事。
出發前幾天,爸媽就交代外籍看護要早起,為我準備早餐,因為他們知道在外面用餐,對我很不方便。雖然我什麼都吃,但我吃飯有一定的姿勢,需要四平八穩,不然會嗆到。一早他們把我餵飽飽,大家送我到大門口,等專車來把我接走。弟媳就坐在專車上迎接我,她從彰化來,先生是婦產科醫生,有兩個兒子,平時也不是閒人,今天為了我起個大早,空著肚皮到台中,陪我上台北去。
大家七手八腳的把我送上車,就匆匆的走了。媽媽臨時託鄰居買的飲料和早餐也來不及送上車,就這樣我們四人弟媳、外籍看護、司機和我,靜靜的沿著高速公路開到劍潭。沿路只偶爾聽到司機問我冷氣會不會太冷,和零星幾句的寒喧問候語。我知道,都是因為我,整台車才會這麼沒有生氣,跟像我這個病程的漸凍人出門本來就很無趣。我常戲稱如果我沒有電腦、沒有溝通板,我就像一團五十公斤的豬肉放在輪椅上。
幾年前,我小兒子穿輪鞋,推我在公園玩,當他快速滑動在一個小斜坡時,我的輪椅壓到一顆小石頭,我當時就像一團豬肉從輪椅飛出去,卻一點抵抗或尖叫的能力都沒有。
到了會場,許多志工擁了上來,看他們熱情招呼,所有疲累頓掃而空。這次北上,不只是為了汲取新知、聽演講和感謝所有對我們做出努力的工作人員,我也懷著野人獻曝的心情,想跟病友分享我的生活體驗。我打了一封信,帶了電腦、冰棒棍、飯後漱口瓶和溝通板到會場。
在會場上,大家只看過我的電腦,其他如:漱口瓶、溝通板、冰棒棍,則沒有來得及正式向大家介紹,覺得有點遺憾。這三樣東西是我生活不可缺的,也是平時逛街必備的物品,希望能幫助病友改善生活品質。
溝通板是我跟人講話的工具,非常實用,我利用這個板子,訓練外籍看護,讓它成為我的口、我的手和我的腳,因此我能自由自在跟外籍看護到處跑,甚至走遍大江南北。它是一塊透明的壓克力板,上面標有英文字母,靠眼睛對字母的組合,跟人溝通。美國漸凍人協會製作這種板子,免費供應給病友,希望我們協會也能製造注音符號的溝通板,造福有需要的病友。
冰棒棍是七、八年前,因為我的舌頭不管用,醫生建議透過胃造口餵食,因為這樣會妨礙我運動,所以我拒絕,這個冰棒棍的作用有如舌頭,讓我多享受好幾年美食。
漱口瓶,沒有這個瓶子我是不敢吃東西,因為留在口中的食物殘渣會讓我口水直流,看起來又髒又可怕。經過漱口瓶沖洗,嘴巴清爽,口水也不流。那天有病友家屬詢問我那裡買到那漱口瓶,我是在美國運動器材行買的,我知道這比唾液抑制劑有效。
至於我花了一個晚上打給蔡醫師的信,提及美國漸凍人協會,他們組織完善、定期募款、定期聚會,每個病友、家屬都是好朋友,彼此交換資訊,對患者助益良多。
但當我聽完演講、聚會之後,我知道我們協會對病友的幫助,提供服務不遺餘力,不輸美國漸凍人協會。一年辦好幾場醫護座談,讓我們了解有關此類疾病的最新脈動。
最後看到那麼多專業人才,一字排開坐在前面等著回答我們的問題,我真的好感動,有這麼多人關心我們。我不知道親戚朋友怎麼看我,我認為到目前為止,我生活愜意。但從電視葵花油廣告,鄭弘儀口中,我發現我現在的情況,對某些人來說,是比死還可怕,他怕身體不能自由活動。我說:「鄭弘儀應該多參加漸凍人協會的活動,他就知道有一種比身體不能自由活動更可怕的事──無法表達自己,不能與人溝通。」
這次眼控電腦的發表,解決我多年的煩惱。記得徐醫師在會場看我操作我的電腦時,我想他悲天憫人的心體會到不能表達的痛苦,在他知道我從用手打字,退步到用腳打字,立刻問:如果我的病程繼續惡化下去,連腳也不能打字時,我該怎麼辦?他真的問到我的隱憂,但是現在這個隱憂已經被即將發行的眼控電腦,化於無形。
(作者長居美國,曾任職醫檢師,並考取針灸醫師執照,1995年罹患漸凍症,2001年返台定居。現任「漸凍人症協會」理事,並榮獲周大觀文教基金會「2012年第15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本文摘錄自《活出第19層─漸凍博士陳銀雪的生命故事》 一書第111~115頁,感謝「周大觀文教基金會」慨允轉載。)
Tags: 活出第19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