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么
昨天在電視媒體看到一則新聞,剛好印證我所擔憂的照服員就像權益遊民一般毫無保障。一位照服員下班後前往探訪他照顧過的老伯伯,在探訪結束的返家途中發生車禍,至少需得半年以上無法工作,申請因公受傷的職業災害無法通過。在剛硬的法條裡儘管我們心知肚明有諸多不符社會民情期待的枷鎖,長久以來一直也只能徒呼負負的任其肆虐毫無轉圜或補救。我曾在金融保險業服務蠻長的一段時間,總不忘對下屬耳提面命:在行銷業務前先確保自身的勞健保權益。那就是先行填妥當天的工作日誌,因為,事發後這本工作日誌就是個人是否「因公」的唯一依據。千萬別存有還有躺在病床上補填的僥倖心態,誰知道那時候你躺著的會不會是病床呢!我雖不清楚其他業務工作者的規範,不過應該大同小異才是。從事業務行銷的公司都明白工作的風險,在員工的福團福利上都會特別加強。公司員工因公受傷時也能受到公司特別的照顧,不至擔心斷炊,被迫離職的問題。但除了業務之外,還有其他許多工作者,尤其是弱勢工作者在勞健保等認定上真的處境艱難、亟待伸出援手。照服員這個例子按照條款確實不符職災認定,但是他的一念之善卻讓他的家庭陷入困境。而且我說一句更直白的話,即便能獲得因公受傷的職災認定,他也無法從公司獲得任何薪資上的協助。因為我們通常只能在工會投保「醫院或居家一對一二十四小時看護者」,如果有投保單位那才真叫有鬼呢。所以,充其量這位照服員頂多只能從勞健保處獲得基本勉強餬口的資源,而今只能自求多福,以後也還是只能自求多福了。就像週休二日、週休二例、一例一休……這些能人為了解套不斷的創造一些讓全國勞工朋友都不懂的名詞混淆視聽藉以遂行其目的。結果烽煙四處有心人到處點火、見縫插針,執政當局處處顯得灰頭土臉,怎麼不灰頭土臉呢?政策的提出都那麼粗糙,那麼不謹慎周全,才一提出馬上被打臉。被打臉又死不認錯一掰再掰搞到最後自己無法下台不打緊,別又改出一隻無法收拾的怪物出來才是。相不相信現在在首善之都的天龍國街道,針對20、60歲的社會大眾隨機抽問「什麼叫一例一休」?看看有沒有三成以上能確實答中。多數的百姓並非貪得無厭,更不是不勞而獲者。少數居心叵測、各懷鬼胎的陰謀者每每捕風捉影、造謠煽惑多數血氣方剛不明就裡的群眾。假民主之名無所不用其極的衝撞、撕裂任何可以滋事的議題。是誰提供他們這麼多可以遂行權謀的縫隙?該問問自己了,偉大的執政當局!
在醫院從事一對一二十四小時照服從來就不曾是一件輕鬆且人人都能勝任的工作,所以有些同事只選擇做一對一二十四小時的居家照服,當然也有在醫院工作的同事積極尋找居家照服的機會。但是,還有更多像我們一樣堅守醫院盡量不接觸居家的照服員。曾經有一段時間,公司一直鼓勵我們夫婦轉到居家工作並不斷試圖幫我們安排都被我們婉拒了。其實不是拒絕做居家照服,大前提是如果「人」對了,我們會很樂意提供我們的協助的。很多人選擇二十四小時的居家照服不是沒有原因的,居家照服不需要面臨醫院幾乎每二個小時就必須被打擾的困擾,身體作息當然正常多了;也不會再有病房的吵雜與亂象,更不用偶爾承受來自醫師或護理師的臉色;相對個案所需的醫療行為也單純許多,個案家屬還得提供居家照服三餐飲食……確實,居家照護的環境或條件大體說來真的比醫院來得好多了。我們很清楚醫院二十四小時照服的辛苦,但是醫院有醫院的優勢,二十四小時全年無休的醫療支援,遇上討厭或不好照顧的病患也只是短暫住院期間,所以自己的休假自己調整,還可以多認識一些你想認識的人……。
每次接居家照護不外乎幾個情況,不是原來的照服員想請假休息或突發事故需請假處理外,就是個案向公司申請居家照護公司找不到適當人選拜託我們接個幾天再交班,所以時間都還在一週至10天以內。雖然居家經驗沒那麼豐富,不過遇上的情況應該大同小異吧,居家的許多分寸拿捏其實都還賴於彼此間心中的一把尺,客氣、明理、有內涵的個案及家屬比比皆是;小氣、大氣、無理、土豪心態的個案及家屬也大有人在,希望大家都能從中學習彼此成長。居家看護最容易跨出逾越職責的一步通常是個案家屬有意無意間要你幫忙很簡單的一件事開始,當你習慣幫忙的時候就怕潛移默化中家屬認定這也是你該做的工作。所以,慢慢地,逐步地全家的環境打掃、拖地、洗衣、煮飯、燒菜、倒垃圾……一下子本末倒置都變成居家看護的工作了。其實,我們很樂意,也會主動幫忙家務,但是這些都必須以個案的照顧為前提、為最要,行有餘力時請讓居家照服員主動的協助你可以幫忙的工作。尤其當你照顧的是老伯伯時無形中問題會更多,干擾可能也更多。許多老太太早就節儉慣了,一得知居家照護每天二、三千塊心裡早已不是滋味,便開始有意無意的要你做這做那。煮給你吃的永遠是昨、前天的剩菜,因為新鮮的菜就二樣份量又少的可憐,她又一直夾給老伴和自己吃,你怎麼還好意思去夾那一點點新鮮的蔬菜。偶爾用個洗衣機會突然跑過來嚷嚷著時間幹嘛調那麼久?我雙手一攤直到她仔細端詳、確定她的設定時間我連碰都沒碰時才沒事般的離開。口舌上的細嚼搬弄那更不在話下了,幸虧老伯伯和他的子女都非常明理客氣也清楚老媽媽的個性所為,這短暫時期常得裝聾作啞或言不及義的顧左右而言他。雖然老伯伯和子女們百般央請繼續留下照護,我也很直白的告訴他們這樣的情況我確實沒有辦法提供伯伯最好的照護,稍有不慎我會百般內疚,真的謝謝你們。其實這樣的例子比例蠻多,關鍵的影響者卻也是一輩子陪伴在個案身邊的人,可惜她不清楚自己對看護的干擾已直接影響甚至危及到對老伴的看護,這才是讓我最難為、心痛的地方。居家看護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維繫照護個案的安全和健康,並協助整理個案活動空間的安全、清潔和舒適,其他的要求其實都可以斷然拒絕。所以我才說居家看護的許多分寸拿捏其實都在彼此心中的那把尺,確實清楚彼此的目的及職責,自然就能配合融洽讓個案獲得最安全妥善的照顧了。
我也幫忙頂過一位居家大姊休假的居家照護,公司很希望我能固定每月和原來的居家輪替,因為這位同事已經在這工作了近三年,雖然不了解內幕為何我還是堅持只代這次班。個案70左右獨居,經營漁產公司有成,現公司已由第二代接手經營。個案的身體狀況都還不錯中風復健後可以拄杖行走,言談間彷彿就是電視或電影銀幕裡沒什內涵的好野人的翻版。一付家裡窮的只剩下錢的嘴臉,特別喜歡別人給他戴高帽愈高愈樂,開口閉口都是過去的豐功偉績,無一遺漏的敘述他為鄉里百姓做了多少慈善事業,大家對他如何又如何的尊崇無比,口沫橫飛的讓人不禁想起周星馳的電影對白,在下對您的景仰如黃河泛濫、江水濤濤……儘管有再多滔滔不絕的輝煌過往,仍無法遮掩個案孤獨落寞的現實。照護期間幾乎沒有訪客,只有一次驅車載他到友人家喝茶。每天上午一定會有兒子前來請安短暫陪同,也不管我會不會泡茶就是要我一定泡茶侍候。個案的茶都不便宜基本上都是不錯的茶,不過從他的喝茶方式和態度,顯然個案是不懂品茶的門外漢,所以很符合他的原則→貴就是好,便宜一定沒好貨。每天他也一定要我開著他的雙B轎車載他到漁產公司去,對著會計擺擺老闆的譜,聽著會計有一撘沒一撘的回答。然後載著他到漁市買最新鮮、最昂貴的魚回家料理,或到水果攤買他喜歡吃的水果。他常闊氣的告訴我,買東西不准跟別人討價還價那會有失身分,而且要我想吃什麼就自己買不用客氣,也不用幫他省這個錢。他會告訴你,他對人從來都是這麼慷慨,逢人就炫耀似的告訴人家:這是我請的看護。任何購買不需要發票、不用留收據,只需在看護大姊的簿本裡簡單記錄日期、物品和價錢。個案的兒子從來不過問花錢的事,恐怕依個案的脾氣只要他還在世就輪不到也容不得他兒子問吧,缺了錢就要看護直接到公司找會計拿。顯然只要嘴巴甜一點、高帽子多給他戴幾頂,這位看護大姊自然如魚得水,無怪乎休假時換過幾位看護頗得個案讚賞卻仍然無法留下來與之輪替。因為她只想休假時有人代班,根本不希望有人識破這說不得的祕密,更不可能讓人來分一杯羹。對於這樣的個案碰上這樣的看護,只能說天作之合、各取所需吧。個案的清潔習慣不佳,每個房間都要擺一個尿壺方便他的使用,由於家裡只有他和看護兩人所以他理所當然的把看護當下人使喚,身上除了銅臭構築起來的自尊之外,真的沒有能讓人敬佩的地方。隔壁一間諾大的房間供看護置物,實在令人不忍卒睹,活像一間隨便丟棄廢物的倉庫,哪還有什麼空間可以讓自己擺放一丁點東西呢!個案好像也早已見怪不怪了,反正只要多說好話、唯唯諾諾,似乎很難分辨房子裡的真正主人是誰。看護期間個案不斷誇我很有耐心、很細心、很聰明、很會照顧,說要告訴看護大姊以後每個人輪流照顧半個月,我也不想跟個案多說什麼只等時間一到走人。沒想本來說好半個月的代班,第10天看護大姊連提前告知都沒有就直接回來交班,對我而言這是非常不禮貌且粗暴的動作更別說有一點謝意了。粗糙的行徑讓人更一眼識破大姊的意圖與日久生變的擔憂。個案見我收拾行李離開還頻問我不會不來了吧?離開前我只是淡淡的告訴大姊:我不會淌妳這池渾水的,不過您自己要自求多福啊。事後公司才告訴我這位看護大姊已經好久都沒繳仲介費用了,我只能反問公司,既然這樣,為什麼每次她要休假公司還要幫她找人代班?細想之餘我才了解,原來公司希望透過代班時有人能把這個居家奪回來吧……。
個案會雇請一對一二十四小時居家看護的家庭通常都具備不錯的經濟條件,也對外籍看護多少疑慮希望能確保個案的看護品質。多數居家個案的家屬都很配合且尊重照服員的建議,甚至有案主本身和家屬因為感受到照顧的細膩,懇請我無論如何一定要繼續留下來幫他們忙,自動提高每日的看護費用,而且要我週六、週日照常休息不扣薪他們子女會過來陪伴,這是我從事不多的居家照護中最教我感動的個案。他們不僅深具內涵充滿氣度,更難得的是那種豁達與睿智,清楚瞭解一個健康愉悅的照服員才能展現最強的專業服務,你可以完全感受他們的殷切期盼和對你的信任。我更婉轉的讓他們了解我很少做二十四小時居家的最大原因是,我需要在媽媽需要我時能隨時無後顧之憂的陪在她身邊,接了二十四小時居家真的難免會有有愧職守甚至出現兩難的局面,請原諒我的自私。最後我幫個案挑選了一位我很信賴的看護夥伴來進行照護,她也一直克盡職責表現優異。而我,和個案的家人也一直維持緊密的探視與連繫……這不正是我們希望,是我們所要的嗎?
(本文摘錄自《讓我照顧你:一位長照服務員的30則感動記事》 一書第209~217頁,感謝「釀出版」慨允轉載。)
Tags: 讓我照顧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