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林祺育 採訪/佐渡守
鎮定,是為人母的天職
「出遊是我們一家為祺育設定的一個目標,就是希望他胸前的傷口能在8月前趕快好。」就像祺育還在加護病房時,全家人利用每個人的生日祈願一樣,一個個家人誕生的紀念日,就是一個個祺育能轉入普通病房、能下床走路、能順利出院,能一起慶生的期程願念。
事發至今已10個月了,當所有人即將進行第三次疤痕鑑定,而祺育胸口的傷卻仍完全無法癒合結疤。連醫生都找不出原因,也提不出有效辦法,讓復原陷入無進展、無止盡的低迷。
「面對這樣的問題該怎麼辦?除了繼續不斷換藥、四處尋求不同的醫院看診,一個人如何轉念很重要,不然失去支撐的力量,人會崩潰的。所以是人言人語重要?還是找一個自我激勵的目標重要?」林媽媽說,尤其面對危急時,霎那間叫自己穩住的理智絕對必須,這不是當事人很難體會,更不是網路鍵盤前人人隨意說得出口的那般輕巧。
「就像小燈泡的媽媽,那麼巨大的創傷,是多麼的痛!只要一對比我自己帶小孩的經驗,光想就充滿恐慌,卻還有人批評她太鎮定,到底要多冷血、多無知的心腸,才能說得這麼苛毒?」她很能理解那種鎮定,正是為人母必須的天職。「事發後,我急著開車去找祺育,一路上我不斷叮嚀自己『我一定要小心,我不能發生任何事,不然我的孩子怎麼辦?』到了關渡大橋,我還是心慌到不知該直走還是右轉,不得不停在路邊思考。
「終於到現場找到祺育,受傷的人實在太多了,誰也不知傷勢輕重,醫生判斷標準是有無意識,我想別人比較嚴重就讓他們先上救護車,我則拜託大家幫忙接力抬祺育,輾轉搬了五六趟才終於抵達救護車停靠處,很多媽媽一直哭一直哭,我告訴自己『不能哭!我的孩子還沒獲救!』我拜託祺育撐著,千萬不要睡著,結果他一上救護車就立刻不省人事……
「為母則強,軟弱是關起門來之後的事。這位媽媽只能夜深人靜兀自掉淚,祺育受傷後我也常躲進廁所偷哭。」她說,風涼話是舌尖上的刀,是傷口上撒鹽,說話的人從沒想過萬一當事人受不了刺激怎麼辦?「像八仙事件,就有一個爸爸無法承受自殺了,這教活下來的孩子情何以堪?」
包括傷友吸毒觸法一事,她也表達了看法,說:「我們把手伸出來就知道,自己指頭長短都不一了,如何要求499人都是模範生?更何況背後還有499個完全不同的家庭。」
受害,不等於正派。否則這個世界豈不只有模範生才出意外?林媽媽認為,任何事件的發生,社會當然自有觀感,但就事論事、將心比心,才是比較公道合理的社會。
無常才是恆常:即時的愛
5月最重要的日子是母親節,2016年5月8日當天,適逢慈濟與臺北市政府聯合舉辦「浴佛大典暨孝親感恩祈福會」,祺育受邀參加,並在現場和許多親子檔一起上臺,向母親奉茶。
這次活動中,慈濟安排上臺的八仙傷友共有兩組,除了祺育,另一組為母女檔,兩位傷友都身穿壓力衣,竭力克服身體重傷不便,同其他所有的親子一樣恭敬的跪下來,舉杯端正齊眉,將手中的茶敬獻給媽媽。
許多親子在這樣的公開場合,表現都很靦腆,但祺育這對母子平常行止就比一般人來得親密,因此一點也不在意鎂光燈,相當自然的擁抱燦笑,不但甜滋滋的放閃,祺育還俏皮的用國、臺、英語三聲道向林媽媽說:「我愛妳!哇愛哩!I love you唷!」
回家後,祺育送給媽媽一張母親節卡片,由於手指還未恢復過去的正常功能,上面歪歪扭扭寫了幾個大字,還像小學生一樣畫了名車、名牌包、名牌運動用品的標誌,加上牛仔的腳印,送給媽媽當作母親節禮物。林媽媽笑說:「很三八,不正經。」
事實上,在眾人面前總是扮演開心果的祺育,其心意林媽媽都收到了,因為他在FB寫下這段話:
親愛的香香(註)母親節快樂
要感謝妳的事情太多了那就只好謝天了
感謝妳在我受傷時一直陪在我身邊照顧我
明年的今天我一定會完全好起來的
而且等我好起來的話
我會像以前一樣把所有家事全都做好
讓妳每天無憂無慮專心去健身房運動看帥哥
還有以後每年要帶妳出國玩兩次
每次只去六個月就好了哈哈
阿母I Love You啦
祝所有辛苦的媽媽們母親節快樂哦
(註:香香是祺育對媽媽的暱稱。)
年輕人講話總是嘻皮笑臉、漫不經心,但林媽媽覺得無所謂,重點是一家人的心能緊緊相繫、坦然相對:「畢竟世事無常,與親愛的人相處的每一天都很珍貴。正因為無常,所以愛更要及時,愛也需要不吝表達。」
她得知奉茶活動上的另外那對傷友母女檔,受傷的女兒還在復健中,媽媽也同時身受癌症的煎熬折磨,一家的重擔可想而知,令人十分不捨。她覺得,上天會帶給我們什麼樣的遭遇很難講,唯有愛能在困頓中支撐腳下的步履,內心安定的克服未來的艱難,一步步穩穩地走下去。
苦人所苦
受傷前的祺育,有次跟一個阿婆買地瓜,阿婆說:「能不能幫忙把剩下的都買了,讓我可以早點回家?」結果祺育花了早餐店打工的一天薪水,買下阿婆的所有地瓜。
受傷前的祺育,有次發現一位迷路的老爺爺在他家附近茫然失措的按門鈴,祺育上前一問恍然大悟,便騎機車載著老爺爺,從中和民享街一路送他回板橋民享街的家。
受傷前的祺育經常被媽媽說:「你要還我錢。」祺育都說好。因為媽媽常常先斬後奏,用他的名義到處捐獻,事後再伸手向祺育催討。
5月,他參加陽光基金會舉辦的「臉部平權日」活動。在活動中,他聽聞了一些讓人同情不捨的故事,例如有臉部受損的傷友被房東拒絕租屋,理由是怕傷友的臉會嚇到其他租客。這樣的歧視當然讓人為之不平叫屈,尤其被火紋身後的日子,八仙傷友也經常遭遇大眾的異樣眼光,因此更加感同身受。
「苦人所苦,才能夠存福氣。」
祺育小時候的保姆曾向林媽媽說,她對這句話深信不疑,尤其八仙事件過後,每回與人分享這個道理,她總會把祺育當成「活見證」,認為倘若不是平時積攢很多很多的福氣,一個人要如何抵擋很低很低的存活率?然後在一次又一次命懸一線的風險中遇到對的人、正確的處置、善意的因緣與最佳的時機,齊來幫助他絕處逢生、逢凶化吉?
「所以只要老天爺賞賜給我們行善的機會,就應該慶幸感恩了!」長輩們總這麼說。不管放在臉部平權或任何需要將心比心的事物,道理都是一樣的。
逐漸進入夏季,天氣越加炎熱,八仙傷友將迎戰酷暑來襲,又要再次面對壓力衣密不透氣的煎熬。大愛感恩科技與陽光基金會合作為此研發「涼感壓力衣」,意圖改善厚重悶熱不適感,陪伴更多的燒燙傷患者走這條24小時貼身的長遠復健之路。據說,證嚴法師為了同理傷友感受,親自試穿了3天的壓力衣,體會體膚受桎梏之下的坐立難安。
於是我們有理由相信,所謂「造福」,不僅是幫助別人,也是造自己的福。如果每個人都願苦人所苦,只要一人多一點善意,整個世界將積攢成一個大美好。而大環境的美好,相信也將迴向到每個人、包含我們自己的身上。
「算了吧、沒關係、都過去了」
在新北陽光重建中心復健,應該少有比祺育更持之以恆的傷友了吧。祺育的復原進度雖然緩慢,但很有耐心的在穩定中求發展。
如果燒燙傷的復原有一套SOP,祺育從住院開始到現在,進度都比別人還晚兩個月。清創植皮比人慢,出院時間比人慢,量製壓力衣比人慢,長疤的過程也比人慢。
最近就要疤痕鑑定了,林媽媽說,正常人很難想像,燒燙傷的疤痕在人的身上竟可以硬得像鐵片、像龍蝦殼,她笑稱全身85%的燒傷面積,長疤後活像穿著盔甲的鋼鐵人。只是電影裡的鋼鐵人靈活帥氣,而堅硬的疤痕讓祺育手肘無法伸直,也摸不到肩膀,若被不經意一柪,疤痕竟然就出現傷口,這身疤痕製的鋼鐵衣,堅硬得像鐵片,脆弱得像餅乾。
據說龍蝦的生存法則裡,一生要脫去幾次龍蝦殼。脫殼是極其痛苦的過程,燒燙傷友也一樣,且龍蝦脫殼有週期性,傷友的疤痕不能急也急不得,還絲毫無法預期,只有進度表,沒有時間表。萬一疤痕長得不好,還要回到某個階段起點,一切重來。雖然無奈,也只能勤勞復健,耐心等待。
前些日子復原進度一直陷入膠著的胸前傷口,林家四處登門求解,甚至請教專家。經過疤痕諮詢,專家說,傷口長期無法癒合會是隱憂,未來恐將產生病變,甚至轉為癌症。
祺育胸口植皮的交界處,11個月以來雖細心照料到一長串傷口總算收了血水,長出新皮,但不多久又化膿,患部看起來不大,可是一經挑開立即又流出大量血水,形成幾倍大的新傷口,每每周而復始、功虧一簣。醫生說,最好再動一次手術將傷口縫合,以免發生病變。
長期不見起色加上病變之說,讓人心裡怕怕。所幸祺育胸口的傷最近幾週竟奇蹟似的開始收口,林家將近一年懸在半空的心,這才緩了下來。
八仙事件從事發到採訪至今已快屆滿一年,該是回頭檢證這一切的時候了。
「算了吧」、「沒關係」、「都過去了,不去想它」,這是網路盛傳的勵志小語,叫「三句話送給心煩的自己」,事實上,這差不多也是祺育一年來的口頭禪。
在陽光基金會復健,像上下班一樣日日照表操課,很多年輕傷友到現在還是想不開,情緒一來就憂鬱。但時間一拉長,人生還是有很多現實要面對。對祺育來說,「未來」二字比較重要,哎聲嘆氣就「算了吧」,別人的側目「沒關係」,焚身的噩夢「都過去了」。
他說:「疤痕是美麗的印記,是永遠跟著自己的一場教訓。」他會把所有力氣都花在專心面對未來之上。
一切都會變好
八仙事件滿週年前夕,祺育第二套壓力衣也已裁好,開始正式服役,陪伴祺育在事件發生跨越一個新的年度之際,繼續往前緩步徐行。由於祺育相當勤於復健,所以先前壓力衣磨損、迸裂、鬆脫的情形比其他人嚴重,幾乎每個月都要勞煩師傅修補。如今這套勤懇勞苦、補了又補的舊壓力衣終於完成它的任務,功成身退了。
量測新壓力衣時,協助他穿脫更衣的志工阿姨,因為是認識久了的熟面孔,知道祺育這個年輕人禁得起玩笑,便調侃他:「少年仔,你嘛燒得很均勻欸。」
林媽媽曾經問過燒得很均勻的祺育,要不要跟她一起去健身房運動、順便復健?祺育說他不想去,因為穿著壓力衣經常被好事者問候:「啊你八仙欸喔?」要回答的問題永遠同一套,他覺得煩不勝煩。
祺育說,他決定有朝一日跟壓力衣說掰掰時,再去健身房這樣的公眾場合,從事他喜愛的運動。
「沒有壓力衣還是會有疤痕啊!」但是祺育說沒關係。
祺育熱愛籃球,醫生告誡未來即便冬季,天氣再涼也不可以在戶外打球,以免因無法排汗而熱衰竭。醫生每回見慣常穿著運動衫的祺育一次,就要叮囑一次。
「即將屆滿週年了,課業怎麼樣啊?」我問。
「總之,肯定要延畢啊!」祺育原本打算休學,但思考過後,決定續修學分。
「即將屆滿週年了,工作怎麼樣啊?」我問。這個在保險業剛起步的職場新銳,並沒有因為失去大展身手的機會而停滯不前,聽說在朋友間,他還是以身示範他的儲蓄經。經驗是最好的資產,他還在持續累積。
即將屆滿周年了,統計499名傷友,有10位手腳缺損截肢、3位腦損傷、37人傷燙傷面積80%以上。祺育就在這37人的數據之中。
「會好的,」祺育有時個性依然像個小孩子,口裡卻說著大人才有的穩定成熟,鼓勵安慰其他傷友,還不忘補上一句:「我85%欸!」
林媽媽說:「八仙事件快一年了,糟糕的事不會再更糟,不會更糟的事就有機會變好。」
(本文摘錄自《結痂週記:八仙事件 他們的生命經驗,我們不該遺忘》 一書第210~218頁,感謝「時報文化」慨允轉載。本書版稅全數捐贈予「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
Tags: 結痂週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