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台北市社工專案人員 彭頌恩
王小姐是一位新移民,當初藉由親友的介紹來到台灣結婚,來台後才發現丈夫領有身心障礙手冊自覺受騙,但因為公公對其十分照顧,故選擇留在台灣生活。而在台生活的10年裡,肩負著照顧者及經濟收入來源的責任,直到自己成為了被照顧者、邊緣戶……社會工作者所說的「邊緣戶」,是指因身分條件不符,無法經正常程序接受政府補助的弱勢家庭,他們不是中低收或是低收入家庭,日子卻過得比列冊戶還辛苦。因為制度的不足,讓這群需要幫助的人,無法受到妥善的照顧,而對於新移民來說更是難上加難。
民國100年王小姐開始走路有歪斜狀況,就診後確認罹患小腦萎縮症,並持有身心障礙手冊,身體狀況逐年退化,除了步行不穩、發音不全等症狀,沒多久之後便無法再持續就業,但她仍然是這個家的照顧者。失業後仰賴丈夫打零工幾千元的收入,每月僅能分得少許,逐漸的……原本積極就醫與復健的她不敢再踏出家門,因為擔心自己發生意外會需要額外的支出無力負擔,就這樣逐漸形成足不出戶的狀態,但其實王小姐內心渴望能夠與外界有所接觸。公公去世後照顧重擔原本減輕些許,但與婆婆關係卻隨病情加重越發顯的緊張,婆婆曾要求王小姐搬走,認為王小姐無法提供案家協助外,還需額外花費時間照顧,這對王小姐來說,除了疾病本身的沉重宣告,又得面對家人歧視對待的雙重打擊,無助的她也曾失去希望想自我了斷。
協會在接獲轉介後,社工員便安排前往家訪,評估王小姐的現況與需求,發現由於是新移民的身分,就連申請身心障礙相關補助都困難重重,需要從大陸申請文件再經由海基會認證,繁瑣的行政程序,使得社福資源對於王小姐來說「看的到卻吃不到」,目前社工員將撰寫報告協助王小姐申請本會生活急難救助,希望能先緩解基礎生活壓力外,並持續協助王小姐與相關單位協調補助事宜,另更鼓勵王小姐每周來參加協會辦理的免費課程,接受專業醫護人員的現場指導,同時亦能認識同儕病友,因為在協會中,不會有人是處於角落的遺孤!
(本文原載自社團法人中華小腦萎縮症病友協會「企鵝家族季刊」第63期,感謝協會慨允轉載。)
Tags: 210期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