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談會內容摘要

設立機構page的注意事項:請使用多個管理員, 管理員中一定要有一位較永久的, 可以是管理階層的人, 不一定是實際操作者,FB採實名制,因此可以用組織所屬的email去申請一個個人帳號。如果組織的page只有一個管理員,這個管理員一但被砍掉,那page的資料也就消失不見,因此一定要多個管理員。

經營策略? 同一議題在不同專頁上?
1. 命名策略: 關鍵字要搜尋得到
2. 內容策略: 用問句, 引導發言空間; 找關注議題的人, 再去感動鐵石心腸的人
意象議題的專頁/社群粉絲專頁, 短期經營用
組織固定的專頁/官方粉絲專頁, 長期固定用

如何擴大朋友, 粉絲以外的人也能收到訊息?
請不要一直潛水,潛水人家看不到你,請去回應別人的話題、參與互動,增加能見度,此外,辦活動後,讓參與者寫參與心得的網誌,會讓他們的朋友也看得到你的活動資訊。

活動網頁怎麼呈現比較不會被資訊流沖走?
不斷重覆貼文, 包裝成網誌, 活動頁, 圖片, 轉貼,每天用不同的方式再寫一次。

團體的服務內容相似,例如心路、育成、春暉等,page在命名時該如何做區別?
大部分團體的工作人員講話都很專業、嚴肅,在命名粉絲專頁時,可以簡單一點、輕鬆一點,可以用服務內容來命名、多經營幾個專頁(一個組織最多不要超過3個)。

要有一個有主軸的粉絲專頁,以組織的主要服務推廣為主,先有主軸吸引網友進來後,再來經營品牌。以前網站(官網)可以包山包海去介紹組織的各項服務內容、成課,但經營粉絲專頁不要給太多訊息,在行銷上,就只介紹一個議題、一個專案內內容,就這個內容去經營,才有辦法找到你要對話的人。

粉絲專業要做的重要事情–如何創造被分享的價值,有趣、感人的資訊。
轉貼連結—要寫出組織的觀點、立場,可以有討論空間的意見。在塗鴉牆上寫訊息時,要幫你的粉絲找關鍵字,不要當潛水者,要去回應別人,才會被看見。

可以擴散連結的功能
寫出提供對話的網誌—整理一些重點後,丟一些問題給粉絲,讓他們有空間討論。例如脊髓損傷—最後留一句話:如果你是他的家人、如果你是他的朋友,那你會怎麼做?有對話才會被看見、才會擴散。開放網誌功能讓參與者來貼,這樣參與者的朋友也都會看到。

創造會被分享的相片
在互動過程,要表達出專業能力,有這樣的印象、關係時,在未來辦活動、找志工才有辦法辦起來。

討論話題時,很可能會出現網友其他的意見,讓話題轉變掉了,該怎麼辦?
(議題經營)這是團體展現專業的地方。你們一定比路人甲乙丁更有專業對話能力,要展現你的專業去討論你想討論的議題,但記得一定要走正途,不要旁門左道,否則是容易瞬間毀滅,例如G老師。

育成分享:
請使用比較生活化、貼近一般人語法的文字,在臉書上與人互動,因為專業的辭彙只有內行人才聽得懂;比較生活化的話題其實會比較有網友回應。

公益團體應該是很好做行銷的,例如感人的事,就很容易讓人感動、掏腰包,例如職訓,只要把如何訓練一個孩子、經過那些努力、讓孩子學會擦窗戶,這些文字就很有被擴散效益,一般人想做公益就只能經過發票桶時投發票,因為他們不知道公益訊息在哪裏,不是他們不想參與,而是沒有管道讓他們知道。

所有的社群行銷就是不斷的試,經營臉書就是不斷的試,試不同的文字、看有什麼反應,沒反應、方式不斷,那就再換一種方法。可利用每天新聞中任何可以跟我們服務內容連結的話題,在page上與粉絲分享。

臉書上頻率很重要,早中晚問候你的粉絲,每月一個主題,找可以擴散的主題討論。如果把臉書當成維護工具,那要成功的機會就不容易,最主要還是持續的熱情。

心路分享
page的維護未必是落在資訊人員身上,以心路來講一個粉絲專頁,我會希望它會長出第二個、第三個,可以讓各單位的工作人員自己試,自然長出不同的粉絲專頁是好的。臉書的平台已經相當簡化,其實任何人只要花一些時間就可以去經營,不再像過去一樣依賴資訊人員。

247Facebook粉絲專頁實務操作
http://www.facebook.com/247.Page

Art Liang Shien 卓講綱
http://www.net247.com.tw/FaceBook_20100525.pdf

 

Tag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