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會議照片,請見flickr Network Party
討論主題大綱:
- 我、我的組織與網路社群
- 我的網路社群觀察日記
- 我今天的收獲
心路
- 每個組織大小不同,即便是心路,有很多員工,找進來的也不一定對網路有概念,因此公事部的網路活動會找行銷公司處理,但行銷公司講的績效都要打折(才不會執行後太失望~),下次心路也可以分享和這些行銷公司合作的經驗。
- 臉書到底可以給npo什麼幫助?心路有很多部落格,有的都找不到當初的經營者了,臉書一開始經營你會看不到成效,但經營一段時間,人數也超過某一個門檻,你就可以把人引到部落格去看你的文章,有時一天可以差到200人次。
- 臉書我經營很久,但一段時間後人數不見成長,我提供一個我的做法,我會去別的組織的臉書,看看他們的粉絲,我想像他們的粉絲也是有愛心的人,因此我會寫信給他,自我介紹,告訴他我們我是誰,很希望可以邀請到他們來參加我們的粉絲專頁,剛開始發出去的50封信裏會有蠻多人同意跟你交朋友(不見得會加上組織的粉絲),但現在因為隱私機制的問題,讓大家比較不會隨便就同意成為朋友。
- 其實成為你臉書好友,不見得會去你的專頁成為粉絲,有時我也會找大卡的粉絲來試(例如Dear John),或者直接邀請知名部落客成為粉絲,就寫信邀請看看,沒回應也沒關係(不必在意啦~)。
- 至於經營臉書的議題,可以從新聞中找,殘盟的網站上有新聞e能追單元,每天都會有專人更新新聞報導,大家可以到這邊來撈與自己組織相關的新聞來用,例如我就會特別找跟智障相關的新聞放到臉書上。
- 心路原本沒有資訊系統,只有財務才有自己的獨立資訊系統,組織內部資訊網絡連結推得不是很成功,但現在中心各部們都有人在臉書,我在臉書放了心路什麼消息,同仁都是從臉書上相互傳遞反而不是透過內部系統傳達,其實我們可以做同仁的串連,100個同人串連、分享出去再100人,這樣的效益一定很大。
- 部落格是被動的,等人家來找你,臉書比較主動,當我發一篇文章的連結,會多200個點閱,部落格一定要去裝分享器,它的擴散效益會比較大。
- 我們臉書上的經營,目前就是定位在:維持跟網路上不會接觸我們的人有連結、接觸的管道,例如新世代,我目前沒有把它當捐款目標,先讓他們認識心路,話雖如此,我個人覺得臉書平台上的物資募集倒是蠻快速的。
光仁基金會
- 光仁有很多部落格,但實在沒有足夠的時間經營,因此有幾個不太有更新。
- 覺得現在部落格的經營、發展相對困難,而經營臉書也不容易,因為議題不多。
- 今天聽完大家的分享,才發現自己之前的處理方式都不是經營,我都是把我想要的訊息放出去,也因此效果不是很好,今天回去後可以改變一些方式,試著經營看看。
育成
- 我最大的成就感來自於有人對你的文章有回應,但我現在有很大部分的時間是花在刪臉書上的心理測驗,非常花時間,其實粉絲人數越來越多,我反而擔心資訊流龐大,我的訊息一下子就跑掉了。
- 今天聽下來,我會把部落格當成基地,花多一些時間經營,成為發佈我們會內訊息的主要空間,而臉書就當引流,把人導到我們的部落格去閱讀。
- 噗浪與臉書目前是比較多人使用,我會想透過這二個平台去推主要活動,例如賣月餅。
- 我們之前曾經有開噗浪帳號,但實在沒人力經營,噗浪訊息的流竄速度又更快,我們常來不及回應,後來有網友在我們的噗浪上很不客氣地說「你們都不回應是在幹嘛」,其實也不過幾分鐘的時間,網友就有這樣的反應,因此我們內部討論,覺得如果人力無法負荷,那就關掉噗浪,以避免影響到組織的形象。
龍潭
- 部落格跟臉書的經營,完全不一樣,很多人會加入成為你的朋友,但不一定是你專業上的粉絲,我的朋友基於情誼會認同我,但不見得會有興趣想了解我的工作。
- 我們機構的臉書專頁,目前粉絲數量的經營算是卡住了,但我想沒關係,因為我想不一定要衝到多少粉絲才能做什麼事,我當初經營部落格時也沒有料想到會有那麼多資源進來,覺得就是把臉書經營好就好。
- 我自己最有成就感的就是每天都有更新,自我激勵,點閱的人從3變成5我也很有成就感,雖然我不認識他們。
- 我想平台的經營,不一定只定位在「得到外界資源」,把「機構介紹給外界」也是很好的一個目標。
- 我們自己部落格的經營,我自己也會用一些小技巧,例如剛開始聽座談會講師分享時,強調要把關鍵字藏到你的文章裏,這樣點閱率才會高,我也試著這樣做,發現的確會不一樣,但慢慢的我也發現,如果我所有的文章標題都要藏關鍵字,常常會跟我的內文會連不起來,久了就會放棄這個小技巧,覺得還是要寫自己心裏的話,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會完整。
- 如果我期待機構內部的同仁相互串連會有困難,因為他們的臉書是私人帳號,算私人空間,所以不是很想被看到對工作的想法、態度。
- 當初做部落格時院長有支持,四、五年下來,部落格的目標是可以拿到華文部落格首獎,目前快接近目標了。其實在資訊平台上要做宣廣的技巧,就是故事不要說完,雖然是操作上小技巧,但句號就是句號,大家會覺得就結束了,而問號就會不一樣的反應。
小腦萎縮症協會
- 我剛到協會工作時,協會的粉絲數只有300多個,那時擔心臉書會不會不好經營,而且小腦的議題也比較不被大眾熟悉,後來我就試著把議題擴大,跟身障相關的議題也在臉書專業上談,結果也有不錯的效果。
- 我覺得若把臉書、部落格當成自己的平台來經營,就會因為粉絲與自己有互動、網友有反應,自己會比較快樂、有成就感,而不會覺得它只是一項工作做得很累。
網絡行動科技
- 我們有經營軟體社群例如手機等,雖然很多社群經營的不錯,但最有成就感的還是實體世界的聚會,面對面的互動、實際產生的效應,不過商業社群的經營成效,要看市場的能見度,我們比較大的效應是廠商會因為我們社群經營得好而找我們做合作,當然也會有對手因此拷貝你的模式,不過我覺得機會不一定從平台來,有時會透過與廠商的合作而有更多的機會,社群的成長很多時候也是因為找對對象合作而帶來成長。
- 我覺得有實體產品是最容易說故事的。
智總
- 我們組織的臉書經營,我們比較定位在姜太公釣魚的心態上,因為事實上我們並沒有很足夠的人力可以去不斷回應。
- 我們經營臉書最大的回饋是來自於志工的回饋,我們曾經和7-11、聯合勸募合辦活動,在活動後上傳相關照片,這個活動的相本獲得80多個讚,這大概是我們有始以來最高的肯定,但是這樣的回饋並沒有因為活動結束而停止,反而這些志工會持續關心我們努力的議題,並且在臉書上與我們互動、給我們鼓勵。
- 前陣子發生一位自閉症者的脫衣事件,我們有跟衛星公會連絡,請他們不要播出這個影片,因為對家長有很大的傷害,大家也都很配合沒有播出,但網路上的影片其實很難處理,因為無法可管,但我們發現有不少網友會針對網路上這段影片做回應,告訴上傳者這樣的行為對身障者的家庭會有很大的傷害,結果那個影片後來也因此下架,另外,我們也針對這事件有放回應稿到網路上,也有很多網友針對我們的稿件做回應,分享他們對這件事情的看法,以切身接觸身心障礙者的經驗提出對媒體行為的評論,這事件我們也有看到7-11志工回饋,發現志工和你的關係是延續性的,這部分反而讓我很感動。
- 其實經營平台,我們都會遇到到底要聊什麼,因為實在沒有那麼多可談的,或者你談了沒有人想理你的困境,不過,晚上9點後網路上人超多,有一次我晚上po訊息,隔天早上發現有2百多人看過。(心路補充:若是周五晚上就不用貼,因為沒有人會看。)
開拓
- 未來世界是個蠻分眾的媒體使用方式,不同人會用不同工具,其實NPO也不需要每種工具都要有。
- 最近閱讀一篇文章談npo使用臉書的限制:雖然我們常被提起粉絲數量需要達到一定數量後,訊息才容易擴散出去,但它也提到,追求量不一定有意義,而是去尋找那些真的會追遀我的組織、可以化成行動來支持我們的支持者,也因此,在社群經營過程,如何將粉絲轉變成真的支持組織的社群才是經營平台的重點。
- 有一份國外的報告提到,npo對新的平台第一個反應是「又來了,我沒有時間」,實際上我們會去用它應該是它會協助我們工作更有效益,會讓我們有新力量、會幫我們加分,用這樣的想法比較不會累,另外,它也提到,這些新媒體、平台不是光聽就會的,一定要練。
漢斯
- 大家都提到經營媒體、達到一定粉絲數量是一個目標,但其實找到關心我們議題的人、或者是找到願意來當志工的人、主動分享的人也可以是目標。
- 至於內容的部分,組織內部可能要另外花人力來做,如果成果要被看見,內容要先能感動自己。至於在論述方面,要論述有理才會有說服力。
- 在數量上面,有「品質」人數是重要的,這樣才能有效傳達,很多時候人數與效益不一定成正比,例如有品質的600人裏可能會有500人願意幫你轉貼訊息,這樣的效益並不會比有5千人的粉絲來得差。
廣青
我是負責影展活動推廣的工作人員,今天聽完分享後,覺得回去可以試新想法,例如邀請網路名人好像也是個不錯的方式,因為他加入我們臉書,別人就會看到我們。不過我的群眾好像都沒有在使用臉書,也因此在粉絲經營上有出現一個小瓶頸。
樂山
- 我們和樂生原本一樣是照顧麻瘋病患的機構,後來我們轉型成照顧身心障礙者的機構。在網路上募集物資的效力我們也經歷過,例如我們之前請SHE代言,她們在網路上也幫忙徵求一些物資,也募集得很快速,只是大家都寄到樂生去了,因為樂生跟樂山只差一個字,樂生比較為大眾所知。
- 機構目前還沒開始經營臉書,不過今天聽到大家的分享後,回去會趕快經營看看,希望有機會再和大家討論
漢斯
- 針對育成提到每天都要刪網友的心理測驗一事,其實臉書可以透過一些設定、外掛程式來過濾這些遊戲,這些都在臉書隱私權設定裏。
- 開拓補充:網路上也有基本設定的教學,只是大多是英文,其實現在只要有新平台開始被運用,就會開始有附加的工具來協助把平台做更好,只是要花時間找。
網絡行動科技
下次可以在網路星期二來個「社群經營的十大絕招」討論!
愛盲
- 我們是義賣網的負責人,覺得義賣網在經營上有遇到一些瓶頸,尤其對置入性行銷的方式,不曉得用久了接收者的反應如何。
- 今天聽完後,覺得我們要把單位的特色經營出來,加上故事性文章的傳達,才能吸引到對的人,長出自己的核心特色,拿到最好的名單才會有效果。
- 今天聽到大家都沒日沒夜很辛苦在用網路工具,大家都盯電腦,眼睛很累,可以考慮我們的產品……
- 我們成立的平台很多,但事實上也沒那麼多人力可以經營,目前剛成立粉絲團,也還在觀望。
小腦萎縮症協會
- 在社會媒體的經營上,我會覺得不要太牽就網友,因為有時是他自己心情不好需要發洩,我們不需要去承擔,我們要做的是能駕馭這個平台,而不是被它駕馭,這一點要和主管溝通,讓主管了解各種網友都有,若因此關掉一個平台會很可惜。
- 今天學習到珍貴主題、設定平台經營的重要的目標的概念,回去後也來試試看。
智總
- 其實從上次臉書座談會後,我們也認真思考是不是要把臉書上的個人帳號轉變成粉絲專頁,但我們內部也有做過討論,覺得在社會媒體的經營上,我們實在沒有太多時間,也只能做到真心交流,如果有議題就和大家(網友)一起來討論,我們經營的對象可能就是志工、熟悉我們的朋友(比如實習生、相關工作者),不過我會認真思考是不是要跟阿德連絡(請心路阿德幫忙推薦我們的粉絲專頁給他的朋友)。
- 關於網友的反應這一點,我們也曾在噗浪上被攻擊,但我們選擇不回應,覺得不需要跟著網路的速度去跟著他跑,其實這個噗友後來也把他自己的文字刪除還跟我們道歉。
- 我很想聽看看其他的團體在網路經營上有什麼不成功的經驗,其實我覺得這樣的經驗很有趣,看網路星期二是不是可以辦。有一次網路星期二活動,是幾個身障團體參加,討論社會媒體經營上的困難,那天和大家聊過後,發現原來大家都一樣,回去後遇到挫折時,也覺得就沒什麼大不了,比較不會那麼在意。
Tags: 2010年NetworkPa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