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後 更懂得要謙卑

文/楊婕妤(送餐服務組組長)

冷冽的風夾雜著忽大忽小的雨,這樣的天氣延續越久,對很多老年人而言,無非似暴風中的枝苗,充滿了隨時會遭摧折的危機。今年天氣特別詭譎多變,2008年開春至今,已經面臨了好多位長者因病去世,雖說服務老人領域必須面對死亡課題的機會比較多,但心裡仍不勝欷噓。

車子緩緩駛入公墓中的道路,這是自己到新秀地區家訪時最常走的捷徑。過去不太敢穿梭在公墓的我,如今卻很習慣車道兩旁的墓碑,並非自己變得勇敢,而是我的工作讓我更體會到,原來所謂的死亡是這麼接近每個人,竟如同出生般是每人必經的過程。這些話可能像是常識一樣不足為奇,但其中的感觸,不是三言兩語能道盡的。

從事社會工作將邁入第五年,不論是從外展社工轉至醫務社工,或者目前又回到了熟悉的門諾基金會,這些年來,服務的領域始終都離不開老人。雖然經驗多了、處事圓融多了、思考面向也多了,但有一點卻令我驚訝,就是內心體會到的孤獨感也越深刻了!在生命中某一個不經意的時刻,突然想像自己如同很多我寫過的個案記錄中的老人--大部分記錄中的老人往往是獨居、生理狀況差、經濟不佳、社會網絡支持薄弱等,心中湧現很深刻的孤寂感,那種情緒是在服務過很多老人後,漸漸埋入心底、會自然而然發酵傾出的孤獨。

這微妙的心理轉折,讓我想起大眾常說的「同理心」,我想,是否在工作時順口說出「不要想這麼多,您還有我們會來幫忙您啊!」之前,真的要先了解獨居長者是以什麼樣的心情來面對現實生活。我提醒自己要接受服務對象的正向、甚至是負向的情緒,以及我們看似悲慘的現實生活條件。社工的陪伴不是要長者別想那麼多、忽略孤寂,而是試著去體會獨居的孤寂後,與長者一起面對生命歷程。這是在工作幾年後,重新學得同理心的另一種定義。

當社工後,才學會要更謙卑,學習不以自己為本位來思維。一直感謝很多的被服務者,因為他們,我才有奉獻的機會,才能學到面對生命的態度;也因為他們,我才能更認識自己。

三年前離開門諾基金會到別的職場工作,當再次以新人之姿回到基金會,心中有許多的喜悅和熟悉。為什麼回來?除了這兒有許多溫暖外,最重要的是,基金會服務的真誠與理念非常讓我動容!提供溫飽的餐食、居家式的服務、復康巴士的接送、重障養護的照顧、融合中心的教育、復健中心的協助……不論從幼或老、從貧或殘,基金會總是出現在花蓮的很多角落。

有人曾認為基金會一定財力雄厚,不然怎麼能服務這麼多人?其實基金會一路走來篳路藍縷、辛苦萬分,如今的成就是靠社會大眾支持、每位門諾人互助努力而來的。

我們是正在繼續成長茁壯的小樹,期待枝葉日益強壯到足以為更多人遮蔽寒冬、擋風遮雨。我是個社工,亦是個願為社會服務的小市民,若您願意,同樣能貢獻一己之力。

(本文由「門諾基金會」提供,本文同時刊載於「門諾月報」第一○六期,感謝該會慨允轉載。)

 

Tag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