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而不廢的馬蓋先

文/康原

2007年9月29日,「喜樂保育院」瑪喜樂夫人生命教育園區啟用,典禮後在院區的榕樹下用餐,我與蔡明岳先生認識,他留給我一張名片,寫著「金色數位照明 喜樂醫療輔具」。或許是第一次見面,他有點靦腆而沉默。圍繞在他身邊的一群朋友告訴我,蔡明岳是一位發明家,運用創意的頭腦,發明一些殘障者生活上的輔具,來幫助殘障的朋友,也改善自己殘障在生活上的不便,許多院童都稱蔡明岳為馬蓋先,一些廢棄的家電,經過他的手都變成有用的東西。他算是二林喜樂保育院傑出的院童之一,我決定找時間去拜訪他,了解他在喜樂保育院的學習情形與畢業後的奮鬥過程。

11月20日早上,我應溪湖鎮公所之聘,評審96年蔗糖文化節系列活動的「打油詩創作比賽」初賽,每組評定出20篇入選作品,在12月2日做為第二階段表演競賽。早上評審完之後,下午就約了蔡明岳先生,到他家去訪問他,走彰水路往埤頭的方向,經過溪湖糖場的鐵道,遇到崙仔腳路左轉,到了178巷左轉的2號,就是蔡明岳的家,他自稱這個地方是「台灣光屋」,抵達他家時,70多歲的蔡媽媽出來迎接我們,展開笑容的蔡媽媽引我們走入家門,這是一棟二層樓的「販厝」,進門就發現室內並不寬闊,置放兩個沙發旁,又有一張床,屋內四周置放許多家電用品。

坐定之後我們開始閒聊。蔡媽媽姓謝名花,冠夫姓就變成蔡謝花,她告訴我:「以前阮滯佇二林e代馬,結婚以後搬來溪湖,生三個查某子後,生下蔡明岳,沒想到明岳的老爸,又另外有了女人,只好自己帶四個孩子,還要下田工作,照顧不周,明岳周歲時發高燒,導致雙腳萎縮,變成了小兒麻痺症,雙腳癱瘓不能走路。本來阮認命咧做田,無想著伊老爸一個不講理e人,心情無好就拍某拍子,阮只好跑到台北去賺食,丟下了孩子去幫傭,直到三位女孩都出嫁了,明岳無人照顧,阮才閣回來與他相依為命……」講到此,蔡明岳坐著電動輪椅出來了。這時我突然想到黃春明的那篇⟨屋頂上的蕃茄樹⟩文章中所呈現的主題:「種子沒有選擇土地的權力。」然而人也無法選擇出生的家庭,蔡明岳出生後因病殘廢了,他若有選擇的機會,我想他也不會願意生在這殘缺的家,最後竟然也被父親放棄了,因自己的父親又另外有了一個家庭。

1961年出生的蔡明岳,父親蔡牽是溪湖糖廠的技術人員,明岳排行老么,也是唯一的男孩;因身體殘障被安置在二林喜樂保育院,國小就讀二林中正國小,畢業後瑪喜樂阿嬤安排他進入二林國中,讀了一年因該校沒有無障礙設施,因此轉入和美仁愛學校,直到初中畢業後,就到彰化市的博愛之家,參加了職業訓練,曾經參與電子方面的職業訓練,同時也學習過寶石加工、研磨,後來到台北做寶石的工作,沒想到寶石工廠外移,所學習的技巧無容武之地,只好又回道溪湖,每個月只靠7千元的殘障補助過生活。

閒賦在家的蔡明岳,仍然樂觀進取,心想「一切攏是命」,就像他母親蔡謝花所說:「無錢e人,做無錢e頭路」,不要讓生命白白的浪費。為了方便自己行走的不方便,他將電動滑板車,加上特製組合架,供乘坐輪椅者,能夠輕易的連人帶車跨上滑版車,變成一輛比電動輪椅好用又拉風的「輪椅滑版車」,試乘過的殘障人士都讚不絕口。

「輪椅滑版車」是一種新的發明,是蔡明岳幾年來潛心研究的成果,這種掛上組合架的電動滑板車,外型輕巧與輪椅組合又非常方便,只要調整前方底部伸縮桿兩端並扣住後,按下開關使前輪提升、椅身往前,待後方固定架扣上即可行駛,時間只要花半分鐘,帶給殘障者許多方便。

「省本多利」該是這種「輪椅滑版車」了,一般一輛電動輪椅約需5、6萬元,一般輪椅也要4、5千元,而組成一輛電動輪椅約只需要6千元,而這樣的組合的輪椅滑版車,比電動輪椅輕,操作起來簡便靈活,速度又快、迴轉的半徑又小,又不要花太多的錢。

一般的電動滑板車只能前進,蔡明岳研發的輪椅滑板車可以倒退,而體積與輪椅差不多,不會影響出入房門與電梯。一般電動輪椅行駛的操控板放在椅臂上,輪椅滑板車則是利用握把,蔡明岳認為這樣有助於手脕的運動,減少急轉翻車的危險,是一種「大碗閣滿墘」的物品。

蔡明岳的母親年紀以70多歲,與他相依為命,非常有孝心的蔡明岳,看到母親因車禍而摔傷了關節,在生活上有諸多的不便,為了減輕母親生活上的困境,動腦筋去改裝生活的器具,憑著在早年參加過職業訓練時,學過一年的電子方面的知識,利用報廢的鋁門軌道和舊果汁機的馬達,加上數十個小銅環,做成了電動晾衣架,在晾衣服時,衣服能一件件自動緩降,讓行動不便的媽媽方便晾掛、收衣。

整個下午我們在蔡明岳狹窄的居家中,聽他介紹其發明的心路歷程與改良後的器物用法,他用創意來改變生活,利用報廢的遙控器,將家中的電源開關集中,他握住這個多功能的遙控器,全家的各種家電就在自己的掌控中,我說借用一下廁所,當我靠近門時,廁所的燈已經打開,放在抽水馬桶上的電風扇與電唱機同時開啟,蔡明岳說:「我喜歡音樂又怕熱,上廁所時有收音機可聽是一種享受,電風扇可以為我除汗。」

仔細的算了一下,蔡明岳發明了:免持聽筒的電話、簡易型空氣清淨機、輪椅滑板車、移動式電腦放置架等,還有一台工作時用的升降椅,這台升降椅是利用舊的電動椅加上報廢的馬達改裝而成,蔡明岳坐上這塊椅子,拿著遙控器就可以在屋內升降自如,在屋內移動非常方便,這樣的設計是為了,在屋內拿置放在架上的工具和電器。

蔡明岳告訴我說:「2003年,《聯合報》的世間人版,報導出我所設計的輔具之後,許多機械公司找上門,要我去上班參與他們的研發工作,確實帶給我新的希望。但因自己的身體無法作主,上了一段時間之後又回家養病了,只好又回溪湖與母親相依為命。」蔡明岳雖然有許多新的發明,但自己無法量產,也無法去造福殘障的朋友,這真是「無錢做無頭路」最好的註腳。

當我談到在喜樂保育院的那段日子,最令他懷念或感恩的事情是什麼?

蔡明岳說:「我除了雙腳無法走動之外,脊髓損傷也很嚴重,雙手臂乏力,因此很難移動身體,所以當年在喜樂保育院時,必須在阿嬤的扶持下,學習走路,當時我們穿著有支架的鞋子,阿嬤站在我的後面,右手抱著我的腹部,左手貼著我的背,用她的腳頂著我的後腳跟,踢著我的腳一步一步的向前走,我的身體軟弱,都是阿嬤扶著我,這樣學走路,有5、6年的時間。我的體能特別差,我寒暑假都必須加強練習,每一次練習阿嬤都揮汗如雨,但她都一直以鼓勵的方式,勉勵我,那時我就一直想,阿嬷真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我發現蔡明岳墜入過去的回憶裡!

在蔡明岳的印象裡,阿嬤為了使孩子們過著與一般人相同的教育,孩子要畢業了,保育院會為孩子們辦理畢業旅行,帶著院童上山、下海,或參觀各式各樣的藝術館,讓孩子到處去看看不相同的世界。殘障的孩子要出去旅遊,是必須花費很多心力的事情,阿嬤與院方的老師與工作人員都不會喊累,最主要是要教育這些殘障的孩子活出健康與快樂,培養出孩子的信心。

台灣的傳統社會中,對一些身心障礙的人,常常抱著一種畏懼、逃避、同情、藐視,甚至於嘲弄的態度;家中若有這種孩子,常會認為自己遭受到天譴,往往覺得是一種倒楣、不幸的事情,當然不會把孩子帶出去旅遊,無形中就剝奪了小孩子的快樂。阿嬤對這些孩子的照顧,使台灣社會的人,對殘障者有了不相同的認知,也讓台灣人改變了以往的不正確觀念。喜樂保育院的阿嬤,給台灣社會弱勢的殘障者帶來信心,帶來無限的希望。

(作者為彰化縣籍知名作家、詩人,著有40多本書,曾任賴和紀念館館長。本文摘錄自《二林的美國媽祖》一書第129~136頁,感謝作者與「彰化縣政府文化局」慨允轉載。)

 

Tag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