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的吉他手楊振斌

文/劉麗紅

一個孩子的哇哇墜地,對父母來說應該是喜悅的,而楊振斌出生時只有光覺,注定他的人生將和別人不一樣……

「這個孩子很奇怪,他都不怕光耶!老公,他的眼睛是不是怪怪的?」

「咦!真的耶!我看還是明天帶他去看一下醫生!」

當時出生時只有光吸引他的注意,在家排行老三的小振斌,經過醫生診察,原來他生來視力只剩光覺,所有顏色、影像都無法看見,他是盲眼的。

振斌上面有兩個哥哥,媽媽懷他時,爸爸一直希望是個女兒,沒想到天不從人願又是個男嬰,而且媽媽懷孕時得了「德國麻疹」。當時家境不好,又欠缺預防觀念,生下他這個因受德國麻疹影響,看不見只有光覺,勉強感覺得到「指動」,令人頭疼的麻煩小孩,所以從小敏感地覺得沒有得到父親的關愛。

「從小爸爸就對我滿嚴的,東西掉了,媽媽想替我撿,爸爸馬上制止也斥責:『自己想辦法撿起來啊!』我也不認輸,蹲下在地上東摸西摸,終於讓我撿到了。爸爸覺得那是理所當然的訓練我,往好處想,這是訓練我獨立,讓我擁有優於其他一般視障者的行動能力,隨著年歲增長,我知道凡事得靠自己,視障者沒有優惠的權利。」

這樣的訓練一方面讓失明的振斌,更早培養獨立自主的性格,不過,另一方面亦讓他對人際之間的熱情與幫助有些防備,因為他覺得連自己的父親都這樣疏離,更何況是沒有血緣之親的其他人。

視障小孩對聲音是相當敏感的,有視障朋友在小時候曾打破一堆玻璃瓶,只為了聆聽那打破玻璃時清脆好聽的聲音。而振斌聰明好動,小小年紀的他喜歡玩球,他把球丟到牆壁上,聽著彈回來的聲音再自己撿起來,就這樣來回的玩,自得其樂,他的眼睛雖然看不到,卻是個好動愛玩的孩子。

在眾多玩具中,他對「樂高遊戲」情有獨鍾。

「我摸過的東西幾乎都拼得出來,或許這不經意的訓練,反而成就了我後來組織事情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果然,現在的振斌總將別人交在他手中的事情,先前後思考一遍,自己先摸索看看,再尋求解決及進行的辦法;當他遇到瓶頸或事情比較麻煩,實在想不出辦法了,才會對外尋找幫助,如出外的交通。非必要他盡量不麻煩別人,走路、上下樓梯、搭公車及參加各樣活動都難不倒振斌!

視力在振斌上小學前,即因青光眼加白內障漸漸退化,最後連那一點點的光覺也沒有了。不過,這並不減損振斌學習的熱情,他對世界還是充滿好奇的。

從小學到高中十二年振斌都唸「台北啟明學校」,升上國中後,爸爸果然提議他住宿,原因是為了磨鍊他,他欣然接受,他也不想在家裡成為別人的負擔,在學校同學們都一樣是盲人,他反而比較自在。

國中時他就常找高中學長玩,很少回家。他在學校是開心的,因為很幸運的遇到一位願意教他彈吉他的學長,這位學長也在學校的管樂隊吹小喇叭。他後來逐漸明白啟明學校的畢業生,都靠音樂在外面打天下,學校也很重視管樂隊、合唱團、輕音樂社等等。一旦有機會參加校外比賽,幾乎都可囊括前三名,為了維持這優良的傳統,學校有所謂的「世襲制度」,就是畢業生離校之前,要把自己的才藝傳給學弟妹,例如吹長笛的學長,會找一個學弟妹也教他吹長笛,讓學校一直有人吹長笛,依此類推。

住校生除了唸書之外,課餘時間很長,參加社團成了首選,運動、音樂和睡覺,全由自己選擇!

「當時,我認為自己只能玩樂器,於是我學了吉他、小號、鋼琴、爵士鼓和電吉他(貝斯),還吹過中國笛。」楊振斌印象很深的是,學吉他的第一天,是國一段考的前一天,別人都在看書 ,他的學長問他要不要學,他說「好」,結果那一次段考他考全班第一。他的臨時記憶力很好,但也證明他做一件事不會影響到另一件事。

「這還是要談到我爸爸,他以前對我就很嚴,要求我做每一件事都要認真,否則就會挨罵。這一點對我的成長是正面的的,所以我養成一個習慣,沒有把握的我不會去碰。」

從那時開始,楊振斌就走上音樂之路。

從國三開始,振斌就沒向家裡拿錢了。

國三那一年,一位學長帶他去南京東路和敦化北路交接口的台北市立棒球場地下道彈吉他,就像街頭藝人那樣。那時職棒很盛行,來來往往的人很多,大部分是球迷,很多人會駐足欣賞。

「我第一次去的時候,一共有三個同學,談了三個小時,結束後我們每個人分得二、三千元。我省吃儉用,大概二、三個月才花玩。」

但回到宿舍,振斌整個手都腫了起來,還長了繭,痛了好幾天。那時會彈吉他的人不多,他就分別跟不同的學長去「賺錢」,後來會彈的歌越來越多,技巧也越來越好,錢也越賺越多。同樣的三小時,有時有三千、四千的進帳,這些錢也讓還是窮學生的楊振斌,有錢去學小喇叭、學鋼琴、為吉他換弦或買吉他及相關配備。也是從那時後起,振斌開始打理自己的財務了。

愈長大愈有自己想法的楊振斌,高三那年和家人抗爭,決定放棄升學,他執意走音樂之路。

「我即將畢業的那一年,學長蕭煌奇組的全方位樂團,因為內部問題重整,樂團少了吉他手,一位學長問我要不要去考考看,於是我去試試看,沒想到就被錄用了,開始跟著樂團到處表演直到畢業。畢業後便直接進入全方位樂團,展開我靠『音樂』為生的生活。」

樂團的演出收入不固定,通常一場演出一個人可以拿到一千五,但所有的器具都得自己來,自己搬鼓、拿音箱,一個月大約三、四場,加起來月薪不到一萬塊,一個禮拜固定練習的時間也只有兩個鐘頭。他的家人常會問有沒有演出費?一個月賺多少啊?這些問題常常令振斌不知該如何回答。不過這樣的演出,也提升樂團的知名度,每場演出的價錢慢慢提高,場次也增加,不到一年的時間,月薪大幅提升了。

樂團的工作不僅讓振斌圓了音樂之夢,亦讓她有機會到世界各地去。

「那時樂團與「身心障礙者藝文推廣協會」、新聞局都有合作,新聞局常帶我們去大陸、德國、法國、荷蘭、英國等地表演,我還經歷了歐洲下雪的感覺、各國不同季節的氣候變化,算是最多采多姿的一段樂團歲月。」

不過好景不長,2000年政黨輪替、新聞局資源中斷、樂團主唱蕭煌奇單飛,再加上SARS,情況愈來愈惡劣,沒收入讓振斌坐吃山空。

山不轉人轉,路不轉人轉,原本只有「音樂」一項專長的楊振斌,決定嘗試另一條出路,他去學「盲用電腦」,且愈學愈有興趣,愈學愈有心得,沒多久,他不僅學會了第一專長,居然還成為盲用電腦老師。

「當電腦老師最大的收穫,不是金錢收入,老實說收入並不多,不過,還好我的教學頗能打動學生,由於上課時間有限,下課後有些學生希望我繼續擔任他們的私人『家教』,到學生家裡教電腦,這對我來說是喜悅的,因為這代表同學們對我的肯定。」

教育用電腦讓楊振斌的電腦技術更上一層樓,同時訓練他的表達能力,觀察力也變得更加敏銳,他傳給明眼人的伊媚兒或簡訊,錯字可是少之又少呢!

玩音樂多年,現在振斌擁有九把吉他、一把貝斯、兩部鍵盤樂器,還把電腦更新,裝了錄音軟體,這些都是他的有形資產。他還有更多無形的資產哦!他的聰明、快樂、自信、勇敢、友誼……

不同的樂器演奏,不同的職場生活,讓振斌的人生變得多采多姿。而音樂是他一輩子的好朋友,不論處何光景,這個好朋友永遠都在。

(作者2歲時得到小兒麻痺症,「全國十大傑出青年」、「2010年全球熱愛生命獎」得主,目前是廣播節目製作主持人、陽光小雨二重唱主唱「陽光」。本文摘錄自《混障是什麼東西?》一書第162~173頁,感謝「凌華教育基金會」慨允轉載。)

 

Tags:

 
 
 
 
 
 

Leave a Reply